号称秒杀OLED和液晶 Micro LED技术真能行吗?
Micro LED继承了LED的特性,它具有低功耗、高亮度、超高分辨率与色彩饱和度、响应速度快、能耗低、寿命长等优点。根据资料显示,Micro LED的功率消耗量约为LCD的10%,OLED的50%。而与同样是自发光的OLED相比较,亮度高了30倍,且分辨率可以达到1500PPI(像素密度)。单从这些特性来看,Micro LED的优势毋庸置疑。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7/362395.htm·Micro LED的产业链布局
对于Micro LED整个产业链的布局,以台厂最为积极。对于一个Micro LED产品来说,基本构成是TFT基板、超微LED晶粒、驱动IC三大块儿。这三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量继承液晶和LED的衣钵。台湾工研院认为,他们具有整条产业链的优势。那么为什么同样具有产业基础的中国大陆,以及日韩地区并没有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呢?

巨量转移工艺是Micro LED的难点之一
首先一点是因为大陆以及日韩显示企业都在忙着大力发展OLED;其次最为重要的一点是Micro LED有一个行业内几乎不会用到的高难度工艺——巨量微转移,它也叫做巨量转移。而台湾Micro LED产业最大的动作之一,就是去年年底以台湾工研院为牵头单位,成立了“巨量转移”产业联盟,这无疑是Micro LED技术迈出的一大步。
巨量转移:简单说就是在指甲盖大小的TFT电路基板上,按照光学和电气学的必要规范,均匀焊接三五百甚至更多个红绿蓝三原色LED微小晶粒,且允许的工艺失败率是有几十万分之一。
Micro LED或许只是纸上谈兵?
·两大致命因素注定Micro LED离我们还很远
1、巨量转移难题
从目前的产业基础来看,TFT基板、超微LED晶粒、驱动IC都不是很大的问题,然而巨量转移确是一个很大的难题,Micro LED如果突破不了这个难题,注定难以成功。为了避免Micro LED的高亮化,晶粒必须要做到非常小,这样小的电子器件做电器结构上的焊接,同时还要保持百万级别的有效性,难度可想而知。

Micro LED如果突破不了巨量转移注定难以成功
同时在液晶和OLED大行其道的情况之下,Micro LED必须有可行的市场经济性。虽然Micro LED能够让显示屏的能耗大幅降低,但由此带来的节能效果必然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如果不能够很好的把控成本,竞争优势也难以体现。总体来说,巨量转移不仅要克服超大量微小晶粒的转移问题,还要保证快速达到工艺水平的成熟标准,以形成与OLED、LCD对抗的局面和认知。
2、全彩化难题
Micro LED还有一大难题就是全彩化,发光波长一致性的问题。单色Micro LED阵列通过倒装结构封装和驱动IC贴合就可以实现,但是RGB的阵列需要分次转贴红、蓝、绿三色的晶粒,需要嵌入几十万颗LED晶粒,这对于LED晶粒的光效、波长一致性、以及良率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LED产生色差的支出也是阻碍技术的瓶颈。

基于Micro LED显示屏的量子点全色发光流程图
目前苹果持续加码投入RGB三色Micro LED的研发,但始终没有解决良品率以及成本的问题,这也使得近一年来Micro LED的研发进展相对较慢。近期,业界所采用的试制品大多都属于单一颜色,未来如何突破这项技术瓶颈,开发出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全彩化Micro LED,将攸关Micro LED能否进入主流市场的大门。
总结:
在OLED日趋成熟的今天,抓住市场才是显示企业生存的法宝。而Micro LED虽然不乏有众多造势企业,但他们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技术储备,而不是最佳选择。所以,有人称Micro LED将在几年内秒杀液晶和OLED,这一切听上去都像是个玩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