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这些领域将率先被人工智能颠覆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意。因为你收的利息远远超过银行利息。产品推出来以后,仅仅18个月,每个月就可以放出120万单,每年贷款额是三四百亿级别。利润是不可想象的,马上就要上市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4/346470.htm所以,如果你切到了一个用户非常大的痛点,那就可以做2C应用。但是大部分AI应用是2B,而不是2C,毕竟大部分需求并不是小额贷款,而是银行、保险公司等等。
第二个问题,数据怎么办?
基本上有三种方法,第一个是自己努力累积。刚才讲的用钱宝,就是刚开始没有数据,那就只能用规则来贷款,就会犯错,坏账率就多,每次坏账都要付出血泪的代价,但是每一次赔钱就产生了新的数据,当数据足够了就可以用机器学习。用钱宝的数据是用血泪自己堆积出来的。
第二个方面是借力别人。比如说给招商银行服务,帮他做一个很好的风控引擎,数据就是在招商银行,招商银行不会把这个数据拿出来。做2B的好处是客户如果有数据,你就可以用上,用上了带不走,但是至少产品可以做出来。
第三种模式是创新工场的模式。创新工场在做一个特别大的计划,就是收集特别大量的数据,开放给创业公司使用。
腾讯科技:人工智能对于传统商业领域究竟是颠覆还是改良?
李开复:两个都有。如果你选择的业务暂时不颠覆,那就可以切一下。比如说用钱宝做的小额贷款,银行并不做,所以不是抢它的生意,反而可以帮银行挣点小利息钱,所以是双赢。但是可能下一步就有人要做房贷、车贷、甚至是教育贷款,这时候就要动到谁的奶酪?
另外是大公司,他们什么时候可以觉醒起来?他们手中的数据才是宝藏,如果他们的心态是我的数据是宝藏,我要自己做,那么99%的情况是不靠谱的。
最终大部分的传统公司还是被颠覆,历史告诉我们就是这样。因为如果一个传统公司靠他传统的模式,已经挣很多钱。他要靠新的模式来颠覆旧的模式,颠覆之后可能还没有以前赚的钱多,而且还有很多旧业务的内部势力会阻挡你做新业务,所以这个很难推。
我不认为今天的银行、保险公司、医院、教育机构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少数会自我改良,但大部分都没戏。
我觉得有很多领域都可以出现大公司,因为BAT虽然很强大,但是他们也有创新的问题,当已有的业务做得特别大了,可能不会做一个颠覆你过去的业务。还有是当一个新的业务出来,那个业务跟你的相关度并不高,你可能也很难介入。
比如说无人驾驶就有可能出一个新的大公司,虽然百度也在做,但是无人驾驶对百度和Google这样的公司而言,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不是它们的核心价值。反而是Uber这样的公司拼命做,活下来可能就是下一个BAT。
关于人工智能,我个人认为BAT其实是三大黑洞。虽然三个公司都很牛,但牛人进去就掉进黑洞出不来,数据进去掉进黑洞出不来,里面做了什么算法也出不来,所以共享性是不够的。
历史上当某些公司共享性不够的时候,就会有人能够用公开性的方法来挑战它。比如微软,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毕竟一个公司的力量是打不过整个行业的所有人,最终LINUX成为了一个更标准化的技术,微软也不得不开始拥抱LINUX。
这就是创新工场现在努力的领域,而且我们不觉得是自己做,因为公开平台就不是一个公司做了,所以我们会和其他公司一起合作,用公开的方法,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AI,让更多的AI创业起来。
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腾讯科技:您预测人工智能在整个社会经济领域的深刻影响会是多久?
李开复: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快速爆发的过程,但是短期内反而不好说。比如说华尔街的交易员已经差不多成为恐龙了,这个曾经很光鲜的、大家很羡慕的高薪职业就消失了。未来的保安也会部分的消失,因为摄像头的监控,加上一些机器人巡视,已经不需要保安了。司机可能也会消失,还包括一些非常高端的白领,比如说放射科医生,他们的看片能力不如机器人。
与其说一个领域,我们不妨宏观看一看十年以后,当50%的人类工作被取代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第一个问题,下岗的人谁来养他们?
这个我倒是不担心,因为人工智能比他们便宜、有效、精准,会创造巨大的财产,政府只要征税就可以把这50%的人养起来。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应该试着重新教育他们?
先想想最糟糕的情况,如果不训练这批人,每个月就拿着政府发的5千块钱,也不会饿着,日子也可以过。但是就失去了人生的追求,也就是说他们在马斯洛的层次里面,就不再有自我实现的机会了。
一个很好的方向,其实就是一定要选机器不能做的事情。机器不能做深度思考,机器不能做情感、文艺、娱乐、创造,但这也不是这50%的人很容易被训练的。机器还不能做人对人的深交,当两个人在一起产生感情,比如说男女恋人、父母对孩子、职工对服务对象、好朋友在一起八卦,这些感觉永远不会被机器所替代。
我们就应该让50%的人去做服务型工作。比如服务高端客户,帮助他们做导游、帮他们做美食。
腾讯科技:对机器和人的关系怎么看?
李开复:刚才讲了这50%的人怎么让他们重新受教育,因为这些人可能已经五六十岁了,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谈到年轻人的教育,我就充满了信心。
我们今天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让孩子都做一样的事情,父母希望他们拿一个金饭碗。其实说得难听,金饭碗就是重复性的工作,就是被机器取代的工作。
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告诉孩子几件事情:
第一,要做你最爱做的事情。因此你最爱才能做得最好。
第二,要做事情就要做得深,做得很深机器才不能取代。
第三,要做平衡,文化、娱乐、艺术都要很好,全面发展。
第四,一定要人机结合,做的一切东西都不可以是在一个真空里面做,说我要做一个艺术家,每天关在里面画画。你要想到怎么把新技术、人工智能用在你的艺术上。
作为一个年轻人,就要看得很清楚了,所谓的二流人才,这种工作就不再了,而且做任何领域都是一样的。做记者,如果你写的是花了三天时间采访了50个人,写了非常深度的文章,你是不会被取代的,机器做不了。如果是在网上这边拿一块,那边拿一块拼凑的文章,马上就要被取代。
最近我正在写一本书,就叫《人工智能》,希望能够用科普的方式让每个人都了解AI,适应AI时代的到来。
谈患病前后的心理变化
腾讯科技:您回来工作差不多两年时间,您觉得经历了重病又回归,您的心态,包括社会责任的认知有没有什么变化?
李开复:变化是很大的。我以前虚荣心很强,还是非常喜欢出名,出了名感觉很爽,做的很多事情都分不清楚是为了社会公益来做的,还是为了自己的名利来做的。
我生病之后去见了青云大师,跟他说我的人生目的就是改变世界,让世界因我而不同。他直接回答:你这样做太危险,因为随着你告诉自己在帮助世界变得更好,其实你是在帮你自己。
这一点想通了之后,我也想到生病后人生可能只有100天,那名还有任何意义吗?做得再有名,一百年后还会有人记得吗?记得又怎么样?
想通了这些之后,我回来大部分时间是很低调的,和创业者一起工作。因为我觉得我如果有什么价值,就是能够帮助他们,看到他们成长,这是让我最欣慰的事情。所以我回来第一年非常低调,在看案子、投资、融资。
但是过去的12个月会出来说一些事情,只有单纯的目的,就是我看到了人工智能终于要起来了。人工智能起来将带来太多社会不理解的现象,不理解就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甚至是灾难,所以我现在又需要多出来讲一讲,科普一下,让更多的人知道。
生病让我真正感觉到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名、不是成功、不是钱、不是地位、不是事业,而是周围的爱。因为我生病的过程中,我的太太、女儿、母亲、姐姐、朋友,他们对我的爱,我的朋友飞到台湾来看我,陪伴我晚上不睡觉,在我病床旁边,我真的非常感动。
人生最有价值的事情真的是爱,而不是名利。当一个人面临人生要结束的时候,他绝对不会后悔自己能不能更有名一些,更有钱一些,一定是后悔没有足够体会到别人对我的爱,怎么没有花更多时间跟我爱的人在一起。
我现在每个月抽出十天,跑回台湾,陪我年纪很大的妈妈和家人。
腾讯科技:之前在生病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人生哲学层面的思考,现在做人工智能又是科技方面的思考,这些有什么共通之处?
李开复:大部分的科学家看到的都是未来的理智、逻辑,世界是纯物理的世界。但是我会更多的想象。我们在世界上本来就不是来做无聊的、重复性的事情,这一次人工智能就是来点醒我们,说人类就不要再做这些无聊的事情了,我相信生命不只是物理层面的存在,只是过去我们忙着赚钱没有看到。
我觉得人工智能其实变相的带来一种机会,机器把无聊的追求、重复性的工作取代了,时间肯定变得更多了,这个时间一定是部分要转化为上进、努力,让自己能够有深度。但是大部分的应该让自己了解一下爱是什么,最爱你的人是谁,你是不是把多余的时间能够分配,花在他们身上让自己得到一个活得有真正意义的感觉。
一两千年前古人写的诗、文章,是多么有文才,多么有想法!现在整天谈商业模式、挣钱、变现。我们这个时间肯定是花太多了,一定要拿一些时间出来,想想人类为什么存在,我们怎么样让世界更有爱,我们要有自信,一定有一些特质,也许叫做灵性,也许是灵魂,这是机器所没有的。
我们对人之间的爱是机器没有的,我们要提升出来,这些是我生了病之后看到人工智能,过去不会有的体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