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快速崛起
近年来,中国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的表现可谓举世瞩目,甚至在衣食住行等许多细分市场都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首次将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推上了现代产业的顶端,就连许多欧美国家的消费者也对此羡慕不已。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2/344207.htm不过与此同时,互联网与整个社会的结合也正在逐步从触达个体向产业深处渗透,走向下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2017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从消费领域持续向生产领域拓展,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驱动下,全球生产力正在经历又一次质的飞跃。
在全球上下都在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翘首期盼的时候,作为产业金字塔半个塔底的工业制造,或将成为各个国家首先展开角逐、并且与国力竞争关联度最高的领域。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亦或是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其实都是分别从不同的国情角度,探视着传统工业企业迎接互联网改造的进程。
也正因为如此,在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IoT)这艘巨轮即将启动航程的今天,先理清中国工业与互联网的结合究竟走到了哪一步,目前面临的阻力,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说极为必要。

从信息化起步,开启智能化的365里征程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以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国家规划明确地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放在了一起,而工业2.0的关键词是标准化、自动化,3.0是信息化。这也就是说,当下中国的工业产业尚处在需要完善、夯实的3.0阶段,与德国提出的工业4.0——智能化相比尚有一段距离。如果说最领先的德国企业离工业4.0尚有最后1公里的路程(西门子目前已经到达了“工业3.X”),那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工业企业来说,或许我们还有365里的长路需要跋涉。
未来的智能制造,必须建立在全面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在产业各个环节拥抱互联网,打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边界。换言之,赋予制造业所有物理环节一个非常精准的动态数字化模型,基于数字化模型把所有的ICT新技术、互联网新技术、新的模式创新都应用起来并反作用于制造业,如此才能深度改变制造业。这个演进步骤更像是将工业设备、生产环节作为一个个的节点,逐步以数字形式汇聚成根状的信息网络,进而倒入有效的管理模型,开枝散叶成智能化改造后的创新功能与应用。
从形态上来说,这样一个理想的蓝图,与一家致力于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基础支持的企业名字可谓不谋而合——这家企业就是脱胎于老牌工业企业三一重工,并在其工业互联网转型经验之上诞生的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老牌工业劲旅铺路,孵化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古人云“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敲开机会大门、嗅到未来商机的,常常不是政策的主导者,而是产业中的实践者。在全球制造业的这场升级之战中,亦不外如是。德国西门子推出了自己的Mindsphere平台,美国GE推出了Predix平台,这些大型工业公司将自己搭建的工业物联网平台开放,并帮助更多的制造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而三一集团作为代表中国工业实力的行业翘楚,早在2008年就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开始探索实践,并由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今,三一集团已经能够做到“平均5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从大型工程机械的角度来讲,三一的这一成绩即使是与德国人的工业4.0标杆相比,也可以说是毫不逊色。
由三一重工物联网核心团队创业组建的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是三一重工为服务更多的企业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也可以看做是分享经济模式在工业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截至目前为止,这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接入了近30万台设备,实时采集近1万个运行参数,基于自主研发形成的大数据分析及预测模型、端到端全流程运营管理体系,能为客户提供精准的大数据分析、预测、运营支持及商业模式创新服务。
这个深谙机器的工业大数据科学家团队,从基因上将自己和从互联网行业成长起来的企业级服务平台区分开来。相较于同样能提供IaaS、PaaS层服务,提供通讯、物联、大数据计算通用平台的IBM、华为、BAT等IT-CT-DT平台而言,树根互联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就在于依托工业巨舰三一集团,能够破解公共IoT云在部署制造业解决方案时面临的种种难题。毕竟互联网技术是可以学习的,但是对工业特质、工业需求、工业场景的理解,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制造业解决方案必须要求云端有强大工业大数据处理经验与能力,工业企业才是工业互联网革命的核心,这也让已经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汲取了8年丰富经验的树根互联,站在了服务工业企业的制高点上。

除此以外,与抢滩中国市场的德国西门子、美国GE等外国同行相比,树根互联的本土品牌与自主研发背景,显然也更加匹配国家安全战略的需求,因而更有理由成为广大中国企业的不二选择。
迎痛点而上破局有道,树根互联优势解密
据麦肯锡估计,中国中小企业的互联网采用率仅为25%。这也意味着就整体而言,占中国GDP大约70%的企业仍然非常缺乏利用互联网的意识,要想实现全面迈向智能化的目标,未来的路途势必十分艰难。
中国目前有中小工业企业30几万家,占到了中国工业企业的97.4%。然而这些企业由于信息化基础薄弱,要赶上智能制造这班车,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服务能力、工业资产管理能力,可以说是唯一的捷径。但是对于中小型工业企业而言,要将生产与互联网结合,往往会在资金问题上遭遇严重掣肘,因为企业首先需要足够的资金来建数据中心、买服务器硬件,养一支IT团队和支付实施费用等,然而随便上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动辄就要数百万资金,如此一来信息化成本太高。
其次,信息化、智能化的投入和产出时间周期太长,许多项目的实施周期都要一两年,效果更是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逐渐显现,这也进一步削减了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
再次,工业互联网每一步建设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和专业力量,都不是任何一家企业能够负担的。如果没有工业大数据、物联网平台的力量作为技术支撑,中小企业完全靠自身的力量来构建物联网应用,可以说根本就不现实。

而树根互联提供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就是契合中国制造业的水平,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了低门槛、快速、即插即用使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能力。这个各层皆可开放,全方位可融入的合作平台,从底层的物联接入一直到上层的应用落地,平台的每一层都可开放,而且每一层都将联合战略伙伴共同打造服务生态,无论是各地政府、电信运营商、云服务提供商,还是智能终端供应商、安全服务商等,各路合作伙伴都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全生态资源打造中国本土工业互联网应用优势及核心竞争力。

根云平台呼之欲出,助工业企业突破物联关卡
据悉,在即将于2017年2月20日召开、被视为工业产业盛事的2017工业互联网峰会上,树根互联将推出专注于从硬件接入、大数据分析到金融服务角度为工业企业提供的端到端解决方案的根云产品。
打通设备和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M2M模块,是工业互联网的题中之义,是大数据资源的起点,也是后续智能应用的基石。根云正是计划在这方面重点发力,帮助广大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来赋能工业应用。
放眼未来,互联网世界最好的风景已不在消费端,冉冉升起的产业互联网更加令人充满想象与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