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测试测量 > 设计应用 > 超临界锅炉炉外壁温测点的测量误差

超临界锅炉炉外壁温测点的测量误差

作者: 时间:2017-02-06 来源:网络 收藏

三、热电偶测点的结构和施工要求
(1)有些施工单位采用集热块,将热电偶固定在集热块中,集热块只用点焊固定在管壁上。集热块的作用是形成一个内部等温腔室,只有集热块的三面与管壁满焊(除了引出热电偶的一面以外)才能最大地加大与管壁的接触面积,使集热块腔室内的温度最大限度地接近管子外壁温度,从而提高测量准确性。
(2)有些集热块结构用螺钉将热电偶热接点压紧在管壁上,以为这样可以提高测量准确性。实际上这样做反而使热接点增加了一个散热的通道(因为螺钉的头部面积大,而且伸出集热块)。螺钉愈粗、愈长,则测量的偏低误差也愈大。
四、试验结果
在谏壁电厂,2004年对一台300MW亚临界锅炉的末级过热器、末级再热器和后屏过热器3个管组炉外壁温测点(测点处没有保温)的测量偏低值进行了计算和统计,分别为 l0℃、12℃和9℃。2005年初对测点加保温后,偏低值分别减小到1℃ 、3℃和0.5℃。
在泰州电厂1000MW超超临界锅炉上还作了深入的统计工作。图2、3是泰州电厂1、2号锅炉末级过热器沿宽度各屏第8管和屏式过热器第6管的实测出口温度分布(为了进行比较,图中的测量值均已推算到相同的设计值)。可以看出,2号炉的末级过热器和屏式过热器的平均值(测点保温)明显比1号炉(测点未保温)高出6℃和12℃左右。

常州电厂600MW 超临界锅炉在投运以前就重视过热器再热器炉外测点的保温和结构的优化。在2006年投运后,根据过热器再热器炉内壁温在线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除了再热器管组有3℃左右的偏低以外,末级过热器和屏式过热器都没有偏低。
五、炉外壁温测点参考结构推荐
可门电厂600MW超临界锅炉在2007年以前,由于炉外测点未保温,测量温度偏低很多。在2008年初锅炉大修时,电厂将所有炉外测点全部重新装设,并加以完善保温。大修后根据在线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末级过热器、高温再热器和屏式过热器3个管组的炉外壁温测量温度基本没有偏低。

图4是笔者推荐供参考的炉外壁温测点结构。其要点是:(1)保温、(2)集热块与管壁3面满焊、(3) 热电偶引线前段贴紧管子、(4)压紧螺钉不直接接触热接点。

需说明的是,合理的测点结构只能使测量误差尽可能减小,并不能使测量误差减小到0,由于实际上不可能使测点处的散热热流减小到0。从表1可看出,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的末级过热器和末级再热器由于偏差管出口温度高,其炉外壁温测点的保温层厚度必须加大到100mm以上才能使测量误差(热电偶热接点与蒸汽的温差)小于2-4℃。偏低值减小到这种程度后,再采用先进的过热器再热器炉内壁温在线监测系统,则这种测量偏低值可以由系统的软件进行修正。
六、结语
(l) 理论分析和实炉试验以及统计都表明,如果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的过热器、再热器测点不单独保温,结构和装设方法不合理,会有l0℃以上的测量值偏低误差。这种误差会影响到高温管屏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2) 合理的炉外壁温测点结构可以将测量误差减小到2-4℃。
(3) 采用过热器再热器高温管屏炉内壁温在线监测系统对于锅炉安全和经济运行是很有必要的。该系统能修正炉外壁温测点的测量偏低差,还具有显示所有管子炉内各点壁温及减小管屏的温度偏差等多项功能,是常规壁温测量所无法达到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