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测试测量 > 设计应用 > 32GHz带宽实时示波器技术揭秘(五)

32GHz带宽实时示波器技术揭秘(五)

作者: 时间:2017-01-12 来源:网络 收藏

  去嵌入或加嵌入技术

  随着电路系统的体积越来越小,电路密度越来越高,封装越来越高级,信号速度越来越快,电路材料FR4却因成本原因一直被采用,均衡技术 (和加重、去加重技术)只能解决接收端如何尽可能正确恢复信号的要求。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数学处理技术来完成高质量的测试,比如:

  去嵌入:去掉信号路径中所有因素的影响;

  去插入损耗:去掉信号路径中插入损耗因素的影响;

  加嵌入:考虑增加一段信号路径后带来的影响;

  虚拟探头:用虚拟的高阻探头来测电压波形;

  参考测量面移动:实际可测点和想测的点位置不同,考虑数学方法实现测量参考面的移动。

  以上的数学处理技术,一般用去嵌入或加嵌入来统称,但也有其它不同的表述方式,实现方法或复杂或简单,但基本上是要求提供信号路径的S参数,如图6,一个脉冲码型发生器产生3Gbps的伪随机信号,用一根6米长的电缆来连接到示波器以便测试。长电缆对高频信号是有损耗的,如图6左面波形所示,101010这样的高速序列信号幅度往往被衰减,图6右边采用去嵌入技术对信号进行补偿,你会发现信号幅度被补偿回来。从左图波形到右图波形,中间关键是找到那个传递函数,而在实际工作中,是借助S参数来实现的,长电缆的损耗体现在S参数上,主要是S12。

图6 去嵌入技术的核心是传递函数的确定,实现的方法则是借助仿真或实测的S参数

  加嵌入和去嵌入是相反的过程,我们可以考虑直接连接被测对象的测试结果,然后再在被测对象和示波器间加上一段长电缆,如何推算出加一段电缆之后的测试结果?图7给出了一个例子,只要提供这根电缆的S参数即可,图的左边显示的是传递函数,右边则是脉冲响应和阶跃响应,频域工程师可能喜欢看左边的图,时域工程师则可能喜欢右边的图,从右边的图可以直接看出该电缆带来的时间延迟是15.2ns.

图7 加嵌入的核心也是传递函数的确定,实现的方法也是借助仿真或实测的S参数

  因为嵌入和去嵌入技术的核心部分是S参数的引入,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实际测量到的波形,可能是在要测的被测点测到的,也可能是在距离想测的点一定距离处测得的,另一个是仿真波形或数学处理后的波形,后者是前者引入S参数仿真出的结果。实际测到的信号一定无可避免示波器的本底噪声也在其中,引入S参数后的后续数学处理是对实际测试信号的放大或缩小,因此无可避免同时处理了示波器本底噪声,磷化铟示波器因其本底噪声很小,则不用过分担心是否将无法剥离的示波器本底噪声放大了,从而怀疑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回到篇首,磷化铟示波器的出现,到底在哪一方面得到实质性突破?我们可以看出其本底噪声和本底测量抖动底的极大改进,使得各种数学处理软件在高频信号分析时更具意义,包括眼图测量、均衡、去嵌入、加嵌入等技术,否则,若示波器硬件本身的误差已经不可忽视,再经过各种数学处理分析后被放大,其误差便可能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像眼图测试的例子,实际上也许你的被测对象应该是通过测试的,但因为示波器自身误差大,反而告诉你测量结果不通过。当然,这里要强调一下,本文的所有讨论,只对高速被测信号有意义,如果测量的信号速度不高,便没有这些差异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