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北斗应用突围GPS!高精度或成首个弯道超车发力点

北斗应用突围GPS!高精度或成首个弯道超车发力点

作者: 时间:2016-12-29 来源:中国证券网 收藏

  千寻位置运营国内唯一一张覆盖全国的地基增强系统网。据介绍,千寻位置地基增强系统已基本建成,1200多个地面基站覆盖了全国,实现了动态厘米级、静态毫米级的精确定位。基站所采用的高精度设备全部来自国产厂商。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42310.htm

  千寻位置首席执行官陈金培介绍,用千寻位置的服务可以辨识城市高架、山体滑坡威胁……未来千寻位置服务将变成如水、电一样的公共服务,让用户触手可及、随需而用。

  不过,千寻位置遇到了所有卫星产业都遇到的一个难题,即应用瓶颈。用陈金培的话来说,“高精度定位产业深度还没有那么深”。

  为什么应用困难?

  沈学民认为,不是中国技术不行,而是美国市场占有率太高,用户太多,竞争力太强。芯片成本1美元不到,售价就几美元。而中国北斗芯片因为资源利用率不高导致成本高,卖二三十美元才能收回成本。

  数据显示,美国芯片占领了95%中国接收机市场。

  司南导航是一家主营高精度北斗芯片、板卡研制的企业,其板卡供货实现10万片级。公司总经理王昌向记者介绍,除了传统测绘行业已经成熟,北斗其他应用产业还在培育中。比如,北斗应用于驾考在试点,新疆建设兵团在尝试拖拉机自动播种,还有无人机、辅助驾驶、地面减灾防灾……

  “应用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应用产业配套不够。”王昌说,以拖拉机自助驾驶自动播种为例,实现自助驾驶需要液压伺服、控制器、高精度定位等多种技术,任何一项技术不成功,成本降不下来,都会影响自动播种应用市场。

  “北斗的问题不是没有应用市场,而是终端、芯片、产业配套不支持。应用门槛高,应用市场才没有激发出来。”另一位北斗企业负责人表示。

  北斗应用问题已得到政府重视。由上海市牵头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卫星长三角应用示范工程已经启动,并通过国家验收。2015年、2016年连续两届上海国际工博会,专门开设了空间产业暨北斗导航技术应用展览会,还专门为许多贡献突出的企业颁发了北斗研发和开发奖项。

  高精度或成首个弯道超车发力点

  微景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微景天下”)是一家通过360度全景摄影、实景三维建模、地图绘制、导航以及大数据应用等技术,为旅游行业提供“互联网+”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和平台运营商。

  微景天下技术委员会主任靳简明透露,公司目前为景区、农家提供位置和图像信息服务,并规划在2017年至2018年北斗实现高精度服务后,提供更精准的基于位置的地表安全服务,比如预警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预警森林火灾等。

  微景天下所期待的高精度升级服务,也被业内认为是中国北斗导航实现弯道超车GPS的发力点。由于美国GPS仅提供米级定位服务,千寻位置等升级版的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被寄予厚望。

  其中,手机终端是千寻位置在应用上的突破口之一。

  最近,国内数家出货量居于前列的手机厂商在测试接入由千寻位置开发的世界首个支持A-北斗的辅助定位平台——FindNow。

  A-北斗,即支持北斗的卫星辅助加速定位系统,其FindNow可以将卫星定位的初始时间从30秒提高到约3秒。

  此前,展讯、联发科都已经推出支持千寻位置的部分型号芯片。高通芯片对接北斗的细节也在谈判中。

  但北斗落地手机端并不容易。一位手机芯片行业人士介绍:“只有北斗功能并不行,还要加上射频、基站、WIFI、蓝牙、调频、惯性导航等一批辅助功能,还需要长期的芯片积累。这些都是北斗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手机端,千寻位置还在布局汽车、无人机、自行车……

  陈金培认为,俄罗斯GLONASS 以及欧洲GALILEO都在迅猛布局全球导航系统,而卫星轨道、空间频率有限,未来3年是北斗的重要窗口期,错过了则相当被动。预计A-北斗将在2017年至2018年进入大规模应用。

  “我们希望用户形成一个习惯,没有高精度手机就不好用,就像手机没有4G,功能就有限一样。手机在拼了内存、拼了照相功能之后,下一波可能拼集成高精度。”陈金培如是说。

  陈金培预计,现在高精度北斗终端数量一年是十万级别,一旦应用市场释放,未来市场将是千万级别。而最终消费市场的销售额,将是万亿级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北斗导航 GPS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