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牛的无人机 怎么被硅谷最牛创客给搞砸的?
一场硅谷式的自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41618.htm2013 年 8 月,3D Robotics 发布了两款消费级无人机产品 Iris 和 Iris+,不仅拥有出色的飞控系统,而且继承了 3D Robotics 产品的特色:开源,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产品的开发中来。
然而,Iris 和 Iris+ 却遭遇了市场的冷落,原因很简单,没能抓住消费者。

▲ Iris 无人机
Iris 尽管性能出色,而且售价相对大疆的 Phantom 便宜不少,但其上手仍有一定的门槛,本质上,这仍是一款面向发烧友的产品,在易用性方面,大疆更胜一筹。

▲用智能手表操作无人机 Iris
2015 年,为了和大疆竞争,3D Robotics 终于偏离了自己初期设下的轨道,他们倾尽全力研发了被 The Verge 等众多外媒誉为「史上最智能无人机」的 Solo 无人机。
可惜,为时已晚。
当时的大疆,通过优秀的产品、出色的营销,已经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站稳了脚跟,Solo 无人机再强大、再易用、再智能,由于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不足,Solo 无人机售价高达 1700 美元,而当时备受好评的大疆 Phantom 售价仅有 999 美元。

▲ Solo 无人机
压倒 3D Robotics 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于他们团队内部的错误判断:公司孤注一掷,仅凭首月的销量,就认为 Solo 无人机的销量将会非常强势。因此,在与代工厂签订了 6 万架 Solo 制造合同的基础上,又追加了 4 万架的订单,公司所有的钱,几乎都花在了制造无人机上。
3D Robotics 惨败,前 3D Robotics 员工这样评价这场败仗:
这是一场硅谷式的自大。
It was classic Silicon Valley hubris.

Geek君有话说
如今的 3D Robotics 正在转型为一家面向企业的软件公司,为建筑企业提供无人机每日测绘方案,通过监控整个建筑流程,将设计与现实作业的误差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虽然有点曲折,但 3D Robotics 最终还是回到了他们所擅长的软件领域。谈及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克里斯·安德森曾坦言:除了大疆,没有赢家。

▲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
也许企业级无人机市场是个不错的发力点,但 3D Robotics 脱离困顿,我们尚未可知。创业总是一波多折,从失败后快速转型也需要相当大的决心和魄力。好在,克里斯·安德森并没有放弃:我们是一家硅谷公司,软件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至于硬件,就交给中国公司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