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物大用:可跨越七个数量级的电感及电容测量电路
但是,要想覆盖这么大的值域,会稍微有点麻烦,因为要确定被测器件的值,您需要先调节可变电阻器,然后再查看校正曲线上对应的电容值或电感值,而不是直接读数。 关于该电路的运行,首先请看图1中所示的基本原理图。在图1a中,方波电压源驱动被测电容器的底部端子。顶部端子电压为一系列在+5V电源轨上下呈指数衰减的正向和负向脉冲。衰减时间常数自然为R和CTEST的乘积。同样地,在图1b中,方波电压源馈入被测电感器,从而在+5V电源轨上下引起类似的瞬变,此时衰减时间常数则等于LTEST/R。在电压呈指数衰减的过程中,被占用方波的两个半周各自的比例由时间常数和振荡周期之间的关系决定。

图1:利用变频方波测量电容器和电感器的基本原理图。 下面请看图2所示的完整原理图。IC1布置成一个简易的施密特触发器阻容振荡器和输出缓冲器,在这段电路中会产生方波。其频率由可变电阻器R9设定,频率范围跨越六个十进位电容器的A段到F段。R9应具备线性电阻分布特性,使振荡器周期随顺时针轴旋转而增加。


图3:R9刻度标记示例图。 振荡器范围开关将覆盖六个十进制,但最小周期会受IC1传输延迟限制。因此,它能够从低到高覆盖A段至F段的六个数量级的电容值或电感值。将被测元件部署到电路中,找到范围开关的设置以及输出1.00V电压时的可变电阻器,最后在每个频段对应的图表中查看所测得的值即可。A段的最低可测量值约为10pF或2μH,F段的最高可测量值约为10μF或4H。 若想要对1pF和200nH左右的低元件值进行测量,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小偏置元件C1和L1总是在电容或电感测量模式下形成最小的时间常数,因而当在这些小偏置元件上加入被测器件后,通过对比外部电压计上电压读数的变化,便可针对极低元件值绘制出另一张校准图表。 测量上述最低元件值范围的方法是:首先,通过使电容器测试夹开路或使电感器测试夹短路而将被测元件排除在电路外;然后,将振荡器的频率设定在A段,并通过R9对振荡周期进行调整,直到仅靠偏置元件便使电路达到1V的目标电压值;最后,将被测元件连接到电路中,并观察电压计读数的变化。通过查看校准图表上的偏置电压,即可确定小元件值。 以下可下载的文件包含一个刻度盘示例、一些校准图表示例以及用来生成这些示例的gnuplot数据和脚本文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去除了无功分量中典型的±10%变化后,即可看到测量值与所有频段下刻度盘读数的线性关系。不同元器件的校准结果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您可以编辑数据文件并生成自己的校准图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