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IDC机房高可用性双总线供电结构的技术研究

IDC机房高可用性双总线供电结构的技术研究

作者: 时间:2016-12-16 来源:网络 收藏

  
  针对该机房现况和改造要求,拟定几种方案比较如下:
  
   方案A:实现“双UPS系统的双总线”结构的供配电模式,其示意图见图3,该方式是将容量相等、组合方式相同的两套UPS系统,相互线路独立、全容量互备的供电方式直到机架: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0857.htm

  
  图3

   方案B:实现“单UPS系统+AC+集中式STS的双总线”结构的供配电模式,其示意图见图4;

 

图4

   方案C:实现“单UPS系统+AC+机架模块化STS的双总线”结构的供配电模式,其示意图见图5;

  

图5

5. 三种方案的优缺点比较(见下表4):

内容
方案A
方案B
方案C
系统
组成
1.1250A–ATS柜,4组;
2.300kva 2*(2+1)UPS、830KVAh蓄电池组,4组;
3.STS配电柜,m组;
1.1250A–ATS柜,4组;
2.300kva(2+1)UPS、830KVAh蓄电池组,2组;
3.STS配电柜,m组;
1.1250A–ATS柜,4组;
2.300kva(2+1)UPS、830KVAh蓄电池组,2俎;
3.STS模块,237只;
优点
1.两套独立UPS系统,配电结构比较清晰;
2.市电中断时,后备时间长;
3.系统的可靠性高;
1.相比方案A投资较少;
2.相比方案A占地面积小;
3.相比方案A后期维护的量和费用要少;
1.相比方案A/B,投资最少;
2.占地面积最小;
3.后期维护费用最少;
4.单STS模块单点故障时影响面最小;
5.系统可维护性高;
6.改造过程不需中断业务;
7.改造后单机架用电可远程监控;
缺点
1.总体投资大;
2.占地面积大;
3.后期维护的量和费用高;
4.STS设备形成新的单点故障点,STS数量越少逻辑位置越靠前,单点故障的影响面越大;
5.系统可维护性低;
6.改造后机架不可远程监控;
1.市电中断后,电池后备时间短;
2.STS设备形成新的单点故障点,STS数量越少逻辑位置越靠前,单点故障的影响面越大;
3.系统可靠性、可维护性低
4.改造过程需长时间中断业务;
5.改造后机架不可远程监控;
1.市电中断后,电池后备时间短;
2.STS设备可能形成新的单点故障点多;
可行性分析
改造过程需长时间中断业务,没有足够可用的物理空间,在本项目中实际不可行
改造过程需长时间中断业务,在本项目中实际不可行
改造过程仅部分设备可能有计划地短时断电,方案可行、可控


  6. 双电源互切间隔的技术要求:
  
  1) 对于服务器等计算机类的负载设备,其电性能的指标要求并不高,但为屏蔽单点故障,其对双电源之间的互切时间间隔有着严格要求,具体参数要求见下表5:
  

性能指标
计算机类负载的要求
电压稳定精度
+15%,-20%、+20%,-35%
波形失真度
有效值峰值变化=稳压精度范围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5%
频率变化范围
+200%/-10%
市电掉电时转换时间(ms)
<10


  2) IT设备输入电压与时间关系的参数曲线见下图6(IEC-62040-3标准):

  
  
  图6

  可见切换时间有严格规定。电力自动转换开关的切换时间与该开关容量、开关切换瞬间两路电力的相位差、幅值差有着密切关系。为确保用电安全,其原则是先断后通,其时间间隔在满足设备运行(不断电的)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小于图7中IEC标准的10ms),尽可能小。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