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L都已经下马:美国为何还在迷恋激光反导
前景诱人,但还有一段路要走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310302.htmABL下马的原因表面上是成本不断上升让美国国防部不得不忍痛割爱,实质上还是技术难度太大。与ABL一样,无人机搭载激光武器进行助推段反导也会遇到许多技术困难,尤其是功率密度比若无法满足需求,其也很可能遭遇胎死腹中的命运。
美国导弹防御局的定向能路线图显示,该局正继续为多条高功率激光武器技术路线投资。2019财年该局将选出一种最为成功的类型,将其按比例放大,在2021财年集成到一架无人机“射手”上。诸如波音公司的“鬼眼”、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的MQ-9“死神”等现有无人机将被用于支持低功率激光武器演示验证,以促进技术和作战概念的成熟。与此同时,并行开展高功率激光武器的发展和功率按比例放大的工作。据悉,如果能够成功部署输出功率达到“数百千瓦”的激光武器,反导无人机将担负助推段反导任务。

满挂弹药的MQ-9“死神”无人机
目前,美国导弹防御局正在支持固态和电激光武器的发展,其工作波长更短,可实现能量更密集的光束。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詹姆斯·叙宁在前段时间举行的定向能峰会上就表示,无人机激光助推段发电脑当前的重点是提高功率重量比,要实现优于5千克每千瓦(5kg/kW)的功率密度,才会在工作高度和射程方面获得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叙宁认为,理想的激光武器的功率重量比应达到2~5千克每千瓦的水平。作为对比,YAL-1A所采用的化学激光武器的功率重量比仅有55千克每千瓦,而目前的合成式光纤激光武器和DPAL样机的水平也只有35~40千克/每千瓦。叙宁希望,计划在2018财年或2019财年演示的120千瓦级DPAL和50千瓦级光纤激光武器都能达到5千克每千瓦的目标。
从冷战到现在,美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研制激光技术,其激光技术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美国未来激光武器功率密度比在未来几年内是否能达到5千克每千瓦的目标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因为,如果达标,美国无人机助推段激光反导不再是纸上谈兵,美国多层反导系统的威胁更加凸显,对许多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