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业界动态 > 我国液晶面板11代线落地 三大难题待解

我国液晶面板11代线落地 三大难题待解

作者: 时间:2016-09-06 来源:中国电子报 收藏
编者按:华星光电投资11代线将大幅带动上游配套产业的发展,并带动我国液晶材料、偏光片等将取得突破进展,使我国平板显示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张百哲分析说,三星有两条G7生产线,总产能340K/月,年产能1679万平方米。全球从2005年年初起开始建G7生产线,到2015年年底“三国四地”共有10家公司进行投资,从G7到G10才形成约1.6亿平方米的产能。只要我国不接受其他厂商转移的旧线,目前是不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但是产品结构要进行调整。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615.htm

  尽管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张百哲也建议,我国产业还应该适度发展,要发挥集聚效应,控制投资主体,并在重点区域建设生产线才行,要避免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

  解决上游产业链配套难题

  对于华星光电11代线而言,除了市场和技术因素,产业链协调也是影响其能否开工的重要因素,不仅要解决玻璃基板、偏光片、掩膜板、液晶材料等配套问题,设备也得重新设计、研发、制造。

  据记者了解,去年京东方10.5代线开工之前,为了解决基板玻璃就近供应的问题就付出了很多努力,直到康宁投资13亿美元在京东方10.5代线工厂附近建设一座10.5代玻璃基板工厂,才彻底解决了京东方的担忧,因此华星光电11代线基板玻璃供应问题一直受到业界关注。

  华星光电董事长薄连明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玻璃基板是产业链配套中的难题,在此次的建设规划中,华星光电专门设计了一块土地给玻璃厂。旭硝子将在惠州为华星光电做11代线配套,把元玻璃运到工厂旁边进行研磨切割再进入工厂,以实现无缝连接。其他上游配套材料通用性则比较强,偏光片也是切割后再做,其中65英寸和75英寸偏光片都已经解决。

  对于华星光电11代线的量产时间,张百哲分析说,尼康G10以上曝光机的制作周期是18个月,他们除了给京东方G10.5代线配套,也会为华星光电G11代线配套,这样算下来华星光电G11代线将在二年半以后实现量产。

  薄连明表示,“十三五”期间要加快延伸到上游产业链,争取在某些关键材料和设备国产化方面有重大突破。液晶电视面板自给率将达到甚至超过80%的目标,而我国两家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全面迈进全球前四的位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液晶面板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