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人工智能领域 长虹“解题”家电业智能化迷局
智能战略布局 抢占人工智能风口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5134.htm如今,人工智能成为时下热议的词汇,人工智能概念正在一大波袭来。科技巨匠Facebook、谷歌、IBM、微软无一不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并且在该领域动作频频,仅谷歌就先后收购了8个机器人公司和1个机器学习公司,IBM更是斥资10亿美元成立了囊括语音、语言理解、图像识别等内容的Watson项目。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四部门联合印发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
统计显示,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75亿美元,中国市场约为12亿元。有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190亿元人民币。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风口,进入越早、技术和产品积累越多,越有可能分享到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产业机会。
而伴随着长虹人工智能电视的发布,长虹鲜为人知的人工智能战略亦浮出水面。据悉,早在2012年,长虹便开始进军人工智能领域,先后在传感器模组开发应用、语音识别芯片开发应用、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应用、机器视觉(人脸识别)技术研发应用、工业机器人及工厂自动化技术研发及应用、家庭服务机器人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有较多的成果转化和商业运用。
与此同时,长虹UP物联运营支撑平台、智能研发平台、智能制造平台、智能交易平台等,也为长虹全面进军人工智能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认知、决策、反馈是实现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以人工智能电视为例,Ciri+语音平台使电视具备了“认知”功能,但要让电视第一时间提供用户想要的内容,进行精准决策和快速反馈,便要以大数据为支撑,对用户进行全景画像,再基于一系列神经网络算法,构建流程可视化、结果可追溯的个性化推荐平台,通过持续的推荐效果反馈、模型优化和产品迭代,真正实现人工智能电视的自我学习和可成长。
据悉,2013年长虹和IBM成立大中华区首个大数据竞争力分析中心,并成立行业首个大数据公司。目前,长虹已拥有100多名高级大数据研发工程师,是家电行业内唯一一家拥有用户行为分析,大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庞大服务器资源的公司。在长虹全球首个开放的物联运营支撑平台中,已联接和协同长虹各类智能产品近5000万台,其中黑电3000万,白电980万,其他智能设备1000万,由此产生的设备数据100PB;拥有5000万用户,用户行为数据超过80PB,用户标签15782个,活跃用户超过1200万。
值得一提的是,长虹物联运营支撑平台已具备用户中心、设备中心、支付中心等21个能力中心及能力开放平台,可提升全产业链条能力的产品化和服务化,实现基于场景的用户运营、数据运营,快速支撑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生活等领域孵化的物联网创新应用,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跨垂直业务线的物联网生态体系。
显然,作为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实施企业,长虹已经完成了从智能制造到大数据等一系列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系统产业布局,使长虹具有了从传统智能转型向人工智能转型的核心基础能力。可以预见的是,以长虹为代表,中国企业今后以人工智能为名的各类产品必将层出不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