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米黄汪揭秘小米智能手表团队 千万销量这样炼成
智能可穿戴行业的金矿在哪?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4/290178.htm在上述描绘的众多可能机会之中,黄汪团队最终选择了医疗领域,他表示,“每个点都还有机会,但是大的产业机会之一是医疗”。
黄汪介绍,近年来随着传统技术与算法的加强,可穿戴设备精准地采集人体数据成为可能,包括基础数据(身高、体重、心率等)和重要数据(血压、血脂、心电图等);另一方面,在医疗方向,如血糖仪、血压计等设备,其智能化思路类似于家居产品:虽然传统,但却是刚需,存在改进空间。
随后,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手环类产品在医疗领域的使用场景:
通过FDA认证的医疗级可穿戴产品,意味着其采集到的人体数据能做为日常观测数据,并成为医生诊断的依据;相应云服务的启用,可以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用户远程得到专业人士的运动和健身建议,甚至进行远程诊断。
“这些应用将极大节约时间成本,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对于个人而言,也极具现实意义”,黄汪总结。他透露,华米将结合数据、资源和服务全套系统,今年内推出医疗级别的产品。
在可穿戴医疗探索话题讨论的尾声,黄汪也不忘提醒后批进入的“掘金者”:“医疗可穿戴的坑很多,门槛也相对高。大家进入要小心谨慎!”
关于行业、公司、产品的更多精彩问答
1、如何看待“手环被手表取代”论?
黄汪:你看普通手表有多少人戴?就知道智能手表不太可能超过这个数量。
2、如何看待可穿戴设备的弃用问题?
黄汪:究其根本是粘性问题,即设备有没有解决用户问题,如果不能解决用户问题想尽办法运营也没用。
3、电子产品可穿戴化技术有哪些瓶颈?
黄汪:主要体现在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性能局限。电池技术是材料物理学基础问题,暂时无解。基于现有的技术通过快速充电解决,或者根据场景针对性地进行省电设计。
4、低成本定价策略要逼近什么样的成本价才合适?
黄汪:低成本定价需要保障产品成为爆款,否则死的很惨。
5、可穿戴设备如何解决用户隐私漏洞?
黄汪:隐私保护可以通过技术解决。华米已经有一整套的加密传输和ID认证技术,比如时间戳加密等。手环里面具有加密传输功能,已经成为趋势。
6、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有何利弊?
黄汪:与巨人共舞,你也必须高速成长!否则弊端就出来了。小米是华米的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是我和整个管理层)。小米在一开始给予的品牌背书和资源支持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当然也会拼命挖掘二股东的资源以帮助自身成长。但作为一家独立的创业公司,华米也必须两条腿走路,要能够自己有能力独立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