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浮出水面 中兴被制裁是受利益集团博弈的牵连?
我司合作企业自身资信及能力较弱,执行项目难度较大,造成目前其绝大部分执行工作都是实际由中兴通讯在做,没有较好地起到隔断风险的作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3/288345.htm在“其他风险”部分,中兴还特地指出:
我司的转出口行为,特别是针对伊朗项目,有被美国列入黑名单的潜在可能,如被列入黑名单,我司将面临美国产品供应链断掉的风险。
如你所见,如今一语成谶。
不孤独的中兴
当然,中兴绝非个例,这样的事件在全球范围内俯仰即是,甚至在中兴自己的这份机密文件中也有举例:
2011年1月26日,深圳驰创公司董事长吴振洲在美国被美国法院以非法对华出口美国国防物质的罪名,判处8年监禁,同时驰创被禁止从事出口交易。
2011年5月24日,美国政府将3家向伊朗出口管制设备及技术的中国公司列入黑名单。
而与中兴事件最为接近的莫过于,同样是通讯公司的爱立信,在2012年将违禁的电信设备出售给同样被美国贸易制裁的古巴。为此,爱立信支付了175万美元的罚款。
根据最新消息,中兴已经派遣工作组赴美进行谈判,最终的处理结果尚未可知。但值得注意的是,时隔4年之后,为何美国要在此时突然采取行动呢?对此,记者采访了数位业内人士,得到的反馈均与正在进行的美国大选有关。

“制裁之后,给中兴供货的美系供应链厂商必然遭受损失,从而波及财团对己方议会成员的支持。”
由此可见,中兴俨然成为了利益集团进行博弈的炮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兴的内部人士也同样持这种说法。
不仅是供应链危机
由于在美国商务部的声明中,并没有限制中兴在美国的销售行为。所以从表面上看,中兴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它暂时拿不到美系供应商的元件。但据资深业内人士向雷锋网记者透露,实际的情况可能正好相反:
“中国有很多代理商,中兴不会拿不到元件。就类似洗钱,多转几道而已。”
“深圳山寨厂商的元件都是走代理。大代理的量都很大,只要有利润,中兴就能拿到元件。”
“但中兴的终端想在美国卖就有些难办,因为它(中兴)无法解释元件来源。”
据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曾学忠公布的数据:在2015年,中兴智能手机的总出货量为5600万,其中在美国的出货量就达到了1500万。因此,相对于供应链危机来说,中兴更为焦虑的可能是超过26%的终端市场该如何处理。因此,这次谈判对中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记者也将持续关注此事的后续进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