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飞利浦前半个世纪的生存策略
随着技术的进步,灯泡的寿命越来越长,从大战前的1,000小时开始,在1924年达到2,500小时,很快就会突破4,000小时、5,000小时。这是灯泡商人们最不愿面对的梦魇,长寿灯泡将使商人们不再有生意可以做。1924年,一个烦心的冬夜里,安东收到了一封来自德国的信,他笑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2/287048.htm那是欧司朗的停战协议。
太阳神卡特尔冻结技术
以通用电气、飞利浦、欧司朗为首的七家灯泡公司,在1924年12月的瑞士,秘密地组成了一个垄断联盟(Cartel),透过协议约束成员公司控制市场价格),联盟名称Cartel 原意为太阳神卡特尔(Phoebus Cartel)。太阳神卡特尔要求七家公司不得生产寿命超过1,000小时的灯泡,违者将被处以巨额罚款。
就这样,1924年,人类经历到科技史上第一遭大规模计划性技术倒退——灯泡寿命从2,500小时硬生生缩短到1,000小时。
七家公司开始宣传,1,000小时是灯泡的最佳寿命,能够达到最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超过1,000小时的灯泡,因为使用了更耐温的灯丝,发光过程中会产生太多的废热,造成能源的浪费。他们甚至透过广告宣传短片来「教育」消费者:不要再对灯泡寿命有不合理的要求,这都是为了节约能源。
短命的灯泡,让卡特尔成员的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了。但是,这款短命灯泡,因为使用了「新科技」使它「更加节能」,所以对外的售价不降反升。本来一般消费者大概十个月才需要换灯泡,现在变成四个月就要换一次;同时,灯泡的单价还提高了。
灯泡厂忧心多年的问题,一次解决,销售闪耀发光的玻璃球,重新变成一门好生意。
本来预计持续到1955年的太阳神卡特尔联盟,却被二次世界大战打乱了脚步,接着1942年,卡特尔协议被揭露,美国政府控告通用电气、飞利浦等成员公司;1953年,联盟败诉,被裁定禁止继续缩短灯泡寿命,但是作用不大。

根据记录,这颗在加州利摩尔消防局(Livemore-Pleasanton Fire Department),生产于1901年(卡特尔开始之前)的灯泡,即使很少被关掉,至今灯泡仍然正常使用。也就是说,它已经亮了超过一百一十年,名符其实的世纪灯泡。(来源:wikipedia)
飞利浦的生存策略
企业的第一目标是生存。若是无法生存,谈再多理想都是枉然。
从1891年到1942年,飞利浦已经存活超过了半个世纪,经历过一次世界大战,正在逐渐发光发热。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飞利浦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一开始飞利浦灯泡工厂并不成功,产能低落;负责业务的安东加入,透过业务拉动产能,产能压低成本,成本带动业务,让飞利浦进入了一个良性扩张循环。安东使用的手法并不是很特别;除去他个人的销售天份不说,这就只是一个策略性采购的手法。
一开口就是不可思议的低价,挣来一张极大的订单;再带着这张大订单回头去找外包工厂或是供应商,把供货成本压低——安东深谙此道,在这个风险游戏之中,他游刃有余。此外,安东并不只是挤压供应商或是工厂的利润,他与哥哥赫拉德还会透过改善制程来带动技术的进步,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