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医疗电子 > 设计应用 > 根据社区智能远程健康监护系统设计方案策略

根据社区智能远程健康监护系统设计方案策略

作者: 时间:2010-04-26 来源:网络 收藏

3.1 基于H.264/AVC的视频编码

作为新一代国际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具有编码效率高、网络适应性强等特点,不仅比H.263和MPEG-4节约了50%的码率,而且对网络传输具有更好的支持功能[3][4]。因此本文采用H.264/AVC对社区智能中产生的视频数据进行编码。H.264/AVC在视频实时通信领域首先得到了应用,如会议电视、可视电话等。它引入了面向IP包的编码机制,有利于网络中的分组传输,支持网络中视频的流媒体传输。H.264/AVC具有较强的抗误码特性,可适应丢包率高、干扰严重的无线信道中的视频传输,从而获得平稳的图像质量。而且,H.264/AVC的基本系统无需使用版权,具有开放的性质。


图3 H.264/AVC编码框架

H.264/AVC的编码框架如图3所示。与以前的标准一样,H.264/AVC仍然遵循基于块的混合编码框架。首先将输入图像分割成宏块,利用空间或时间预测去除冗余信息,然后对预测残差进行正交变换得到一系列变换系数。变换使残差系数能量相对集中,再进行量化,按其所含的能量大小分配不同数据量来描述。最后用熵编码进行二进制编码,最大限度消除量化后数据的符号冗余度。解码过程是编码的逆过程,H.264/AVC的详细内容可参考文献[5]。

3.2 数据网络传输的实现

家庭客户端与社区远程监护中心的数据传输基于Windows Socket来实现。Windows Socket支持两种类型的套接字,流式套节字和数据套接字。流式套接字因可靠性高而得到广泛应用。本系统采用流式套接字,中心服务器端建立一个监听套接字和一个连接套接字列队,家庭客户端建立一个通信套接字,中心服务器端先进入监听状态,当收到家庭客户端发出的连接请求后,建立一个连接套接字进行通信,如有其他客户端发来连接请求,则另建立一个连接套接字,加入到连接套接字列队,从而实现中心服务器与多个客户端的数据传输。监护数据网络传输的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监护数据网络传输流程图


图5 社区智能系统的软件运行界面

基于视频的社区智能系统的软件运行界面如图5所示,软件通过Visual C++编程实现。界面可实时显示用户的各生理参数动态曲线及客户端传来的视频信息,视频窗口可根据需要放大、缩小及关闭。

4 结论

本文构建的基于视频的社区智能远程健康监护系统可以大大缓解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医疗资源短缺问题,通过对在护理床上的老年人、残疾人健康相关的生理参数进行实时检测,社区监护中心可以及时掌握监控对象身体状况的突变并通过视频交互来进一步了解监护对象的详细情况,提出相应的医护建议,同时建立起医护对象的身体状态数据库,供医疗诊断时参考。对患者重要生理参数实施远程监护,不仅可以辅助医疗没,还能在病情突发恶化时报警。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以及人民对医疗护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社区智能远程健康监护系统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