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行业渠道争夺战或升级 设备国产化反被轻视
随着勤上光电、德豪润达、雷士照明等企业纷纷推行高举高打的渠道战略,“爆发”成为LED行业2013年的关键词。不过,时近年尾,行业爆发背后的种种问题也开始凸显。在11月25日举行的“2013高工LED大会”上,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是LED企业增收但不增利的一年,而且,下半年渐渐趋缓的价格战并未完全停歇,未来两年我国LED行业仍将面临毛利被继续摊薄的风险。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98066.htm分析人士表示,此前,LED企业左手握有高昂的毛利,右手握有高额的政府补贴。而2013年以来,两大利器均受到了残酷的压制。随着制造门槛的逐步降低,未来行业内在渠道端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规模将是决定业内上市公司能否维持利润的胜负手。
看上去很美
“2013年照明行业迅速发展,带动上中下游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让产能过剩局面有所减缓,无论是做材料、配套、装备的,整个行业‘看上去很美’。”高工LED董事长张小飞表示。
但实际的情况并不如业内想象的乐观。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LED行业的总规模为2638亿元,同比增长为28%,低于业内预期。张小飞表示,2013年LED行业虽然订单很多,企业的营收有所增长,但是因为价格战高企,企业之间竞争的底线越来越低,行业的利润被迅速摊薄。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2013高工LED大会”上了解到,目前大多数LED企业的下游客户赊账越来越多,付款周期越来越长,产业链上的欠款现象越来越严重。“今天打了几十个电话催款,只能叫他们凑一点钱给我。”一位行业人士诉苦道。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国内LED上游企业大概有51家,中游封装企业有1750家,下游应用企业数量高达15000家,行业集中度方面,国内目前还没有厂商占有率超过5%。
张小飞表示,从明年起行业整合会比较多,传统照明转向LED照明的企业数量将达到最高峰,LED行业企业总数量也会达到最高峰,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上游,大部分本土企业将死亡,本土芯片厂家最终存活率预计在30%左右;中游,企业只有与下游形成策略联盟才能生存,一部分企业将成为大规模专业厂商,而其他的超过1000家LED封装企业将被淘汰;下游,应用企业也将面临大洗牌,预计LED照明企业未来5年死亡将超过50%,传统照明企业死亡将超过30%。
其实,今年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启动了企业的整合战略。德豪润达收购雷士照明,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三安光电拟收购台湾璨圆光电以及美国流明,既有横向整合也有纵向整合。近日,利亚德宣布收购金达照明,希望借助后者的技术优势、项目经验、渠道资源及客户资源,加快公司LED照明业务板块的拓展。
专家指出,任何一个产业都会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LED目前已进入成长期,这个阶段市场前景良好,容易出现厂商产品相互竞争的局面,破产率和合并率相当高,那些财力与技术较弱,经营不善,或新加入的企业,因产品的成本较高或不符合市场的需要,往往会被淘汰或被兼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