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汽车前照系统与LED自适应前照系统
2.1.2 高速公路弯道处光束分布比较
在高速公路上,当无来往车辆时,一般采用远距离照明光束照明道路。在上述道路弯道处,由于传统前照系统的光束为静态分布,在弯道内侧往往存在视觉盲区。由于高速公路上的行车速度较城镇或乡村道路上的行车速度高很多,对于盲区中的潜在危险提前做出判断就更为重要。由于自适应前照系统具有根据路况信息实时自动调整光束分布的功能,在进入上述弯道时,系统能调整光束分布覆盖弯道内侧。
2.1.3 上坡、下坡处光束分布比较
在上坡或下坡时,传统前照系统的光束为静态分布,不能实现光束的下压和上扬。比如,当车行进至坡顶处,传统前照系统的光束平行于车身投射至远方,从而导致司机不能及时发现迎面上坡而来的车辆或行人;当车行进至坡底时,传统前照系统的光束平行于车身投射至坡底,导致司机不能及时发现迎面上坡而来的车辆或行人。自适应前照系统通过控制前照系统中的照明模块,实现了光束在坡顶处下压和在坡底处上扬,保证司机及时发现迎面上坡或下坡而来的车辆或行人,提高了行车的安全。
2.1.4 会车时光束分布比较
当行车至路面较宽、弯道半径较大的公路或者高速公路时,此时车速往往很高,一般采用远距离照明光束照明道路。当迎面有车辆行近时,两车司机均应采用近距离照明光束以避免眩光。
由于传统前照系统近距离照明光束与远距离照明光束之间的变换需要手动操作来完成,因而极容易产生眩目光。自适应前照系统利用传感部分可检测到迎面来的车辆,并通过处理部分产生相应的控制指令,控制执行部分自动将远距离照明光束调整为近距离照明光束,进而避免了眩目光的产生,提高行车的安全。
2.2 LED 自适应前照系统初探
针对传统汽车前照系统的缺陷,选择LED 汽车自适应前照系统以避免眩光和消除盲区为最终目的,按照功能划分,主要包括传感部分,处理部分及执行部分。传感部分以获取路况信息为主,路况信息包括行车道路、往来车辆及行人、天气状况等;处理部分根据传感部分所获取的路况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产生实现相应光束分布所需要的指令;执行部分根据处理部分所产生的指令控制LED- 光学系统模块的工作,实现相应的光束分布。
执行部分为一前照光学系统,该系统以LED 为光源,根据所选LED 的光学特性设计合适的光学系统,并通过恰当地排列LED- 光学系统模块实现城镇或乡村弯道、高速公路弯道、会车、上坡及下坡时所需的光分布模式。
3 结论
随着平均车速的提高以及车流量的增加,夜间行车的风险依旧很高,为了有效消除盲区和避免眩光,提高夜间行车安全,建议采用LED 汽车自适应前照系统。该种前照系统摒弃了传统前照系统光束静态分布的模式,采用光束随路况变化而自动变化的光分布模式,对于提高汽车前照系统设计具有一定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