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设计应用 > 基于WebGIS的危险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GIS的危险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 时间:2010-04-16 来源:网络 收藏

  开发方面,选择了Java语言和J2EE架构,可以有效地保证系统的跨平台可移植性、可伸缩性和可扩充性。

  3.2  总体框架设计

  按照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及功能需求,系统的体系结构见图2。系统采用分布式B/S计算环境中,用户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即可使用这个系统,,在应用服务器、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之间通过千兆以太网和TCP/IP协议进行通信,实现分布式环境中的地图服务和数据共享。[3]

  3.3 数据库设计

  系统数据库设计成空间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

  3.3.1 空间数据库设计

  系统的空间数据主要以该地区1:5万电子地图为基础地图,对于图形数据,系统采用SuperMap的SDX+引擎来管理,各个图层均通过SDX+存储在Kingbase ES数据库中,见表1所示。

基于WebGIS的危险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图2  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表1  空间数据库主要内容


 

 名  称

  具体内容

  普通图层

  反映水系、村庄、机关、学校、

  工厂、注记等辅助信息

  区域图层

  反映不同乡镇区域的空间分布情况

  道路图层

  反映国道、省道、铁路、高速公路

  等交通情况

  危险源分布图层

  反映危险源空间分布情况


  3.3.2 业务数据库设计

  系统的业务数据表见表2所示。业务数据采用与空间数据库有机关联的关系式数据库结构设计,与应用图层挂接关联,方便与对业务数据进行GIS相关的查询。

  3.3.3 业务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关联

  系统空间数据库采用SuperMap的SDX+引擎,该引擎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来进行空间数据的存储与访问。针对每个空间矢量图层,都有SmID的字段进行标识;针对一个矢量图层的不同要素,分配不同的SmID的值,这样,可以保证每个矢量要素都有唯一的SmID。

  系统业务数据库的设计利用SmID的唯一性,为每个危险源定义了唯一的编号ID,通过SmID和ID的唯一值关联关系,从而实现了业务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的关联。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