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tel 99SE环境下PCB设计规范与技巧
(4)为防止不同工作频率的模块之间的互相干扰,一般尽量缩短高频部分的布线长度,同时对模拟与数字电路应分别布置在PCB板的两面,分别使用不同的层布线,中间用地层隔离的方式。
(5)振荡器外壳接地,时钟线要尽量短,且不能引得到处都是。时钟振荡电路下面、特殊高速逻辑电路部分要加大地的面积,而不应该走其它信号线,以使周围电场趋近于零;
(6)预先对要求比较严格的线(如高频线)进行布线,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线应避免相邻平行,以免产生反射干扰。必要时应加地线隔离,两相邻层的布线要互相垂直,以避免平行走线容易产生寄生耦合和层间的窜扰。
(7)设计布线时应让布线长度尽量短,以减少由于走线过长带来的干扰为问题,特别是一些重要信号线,如时钟线,务必将其振荡器放在离器件很近的地方。一般不要出现一端浮空的布线,以避免出现“天线效应”,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辐射和接受,否则带来不可预知的结果;
(8)任何信号线都不要形成环路,如不可避免,环路应尽量小,这样对外的辐射越少,接收外界的干扰也越小。信号线的过孔要尽量少,关键的线尽量短而粗,并在两边加上保护地来尽量减小信号的回路面积。
最后要进行布线优化和丝印,俗话说“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不管你怎么挖空心思的去设计,等你画完之后,再去看一看,还是会觉得很多地方可以修改的。一般设计的经验是:优化布线的时间是初次布线的时间的两倍。感觉没什么地方需要修改之后,就可以铺铜了(Pla-ce->polygon Plane)。铺铜一般铺地线(注意模拟地和数字地的分离),多层板时还可能需要铺电源。对于丝印,要注意不能被器件挡住或被过孔和焊盘去掉。同时,设计时正视元件面,底层的字应做镜像处理,以免混淆层面。
4 设计评审
PCB板图设计完成后,根据相应的质量评审要求,对设计进行设计评审。评审的内容大体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1)检查定位孔、定位件等机械尺寸是否与结构图一致。
(2)检查高频、高速、时钟等易受干扰的信号线,是否回路面积最小、是否远离干扰源,是否有多余的过孔和绕线、是否跨地层分割区。
(3)检查晶体、变压器、光耦、电源模块下面是否有信号线穿过,应尽量避免在其下面穿线,特别是晶体下面应尽量铺设接地的铜皮。
(4)检查器件的序号是否有序排列,丝印标示等是否覆盖焊盘、过孔等。
(5)检查布线完成情况是否百分之百,是否有线头,是否有孤立的铜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