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配置通盘考量应用
在整个AC-DC电源设计中,隔离式DC-DC转换器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半桥则是针对此设计一个很好的拓扑选择,因为它有两个互补驱动的初级端MOSFET,且最大汲极源极电压(Drain-to-source Voltage)受限于所加的直流输入电压。其中,半桥拓扑有两种衍生产品,即半桥谐振(LLC)和AHB,两种都已被广为采用,部分原因是因为可取得专用于这些拓扑的功率管理控制IC。
首先,LLC藉由可变频率控制技术,利用与功率级设计相关的寄生元素来实现ZVS切换。不过,由于经调节的直流输出只使用电容滤波,这种拓扑最适合的是输出涟波较低、输出电压较高的应用,对于离线DC-DC应用,一般规则是当输出电压大于12伏特直流电时,最好选择LLC。
另外,对于300瓦、12伏特DC-DC转换器,AHB则成为一种高效率的选择,其采用固定式的频率控制方法,由于初级电流决定于变压器的初级电压,故可为两个初级MOSFET的ZVS提供必要条件。同时,利用AHB实现ZVS能力的前提类似于LLC,也须取决于对电路寄生元素的透彻了解,例如变压器漏电感、绕组电容(Winding Capacitance)和分立式功率器件的结电容等。
运用固定频率方案简化SR工作
相较于LLC控制中采用的可变频率控制方法,固定频率方案可以大幅简化次级端自驱动SR的工作,使其闸极驱动电压很容易由变压器次级端推算出来。此时增加一个低端MOSFET驱动器,如图2所示的双路4安培(A)FAN3224驱动器,就可以精确给出流经MOSFET米勒平坦区的电平转换和高峰值驱动电流,从而确保快速高效的SR开关转换。
图2 带倍流整流器的自驱动同步整流(SR)示意图
图2的倍流整流器可用于任何双端电源拓扑和大DC电流应用,它具有好几个突出的特性。第一,其次级端由一单一绕组构成,可简化变压器的结构。其次,由于所需的输出电感被分配在两个电感器上,故大电流流入次级端而产生的功耗会得到更有效的分布。第三,作为工作周期(D)的函数,两个电感涟波电流彼此抵消后,两个电感电流将拥有相当于两倍开关频率的视频率(Apparent Frequency),故可允许更高的频率,且流入输出电感的峰值电流更低。
最后,在对称转换器(推挽式、半桥、全桥)中,每一个倍流电感都可携带一半的输出电流,而AHB则不尽然,且加在次级端整流器上的非对称电压也可能是AHB的缺点之一。当AHB在其限值工作周期为0.5附近工作时,载入的SR电压几乎可达到匹配。
然而,更合理的方案是通过对变压器的匝数比进行设计,使工作周期在额定工作期间保持在0.25工作周期0.35的特定范围内。当工作周期在此范围内时,如图2所示,Q1和Q2之间的电压应力,以及载入L1和L2两端的电压会变得不均衡,导致L1和L2之间的电流分布不均匀,必须考虑到每一个SR MOSFET的额定电压。
有鉴于此,可以采用电感值不相等的L1和L2,以及额定电压不同的SR MOSFET来优化设计,而变压器的匝数比也可以是非对称的;只不过,使用这些技术须对所有工作条件下的电路行为有深入的了解。
材料/元件细评估 效率/尺寸可兼顾
值得注意的是,表1所示的规格可说明上述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但是须采用一个交错式双BCM PFC升压预调节器来满足此一设计,预调节器之后是一个带自驱动SR的非对称半桥DC-DC转换器,如图1所示。
其实,表1的规格是对AC-DC电源设计要求的简单结论,主要设计目标包括尽可能在宽范围内获得最大的效率,并实现最小型的电源设计及散热器尺寸。若要在宽负载范围内获得最大的效率,须对每一个功率级的材料和元件选择进行仔细的考虑,尤其是在磁性设计方面,由于交错式BCM PFC的频率可能高达数百kHz,且变化多达10:1,故升压电感必须是客制化设计的。
DIY机械键盘相关社区:机械键盘DIY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