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中几种过流保护方式的比较
1.2用于基极驱动电路的限流电路
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利用基极驱动电路把电源的控制电路和开关晶体管隔离开来。变换器的输出部分和控制电路共地。限流电路可以直接和输出电路相接,其电路如图3所示。在图3中,控制电路与输出电路共地。工作原理如下:
图3 用于多种电源变换器中的限流电路
电路正常工作时,负载电流IL流过电阻Rsc产生的压降不足以使S1导通,由于S1在截止时IC1=0,电容器C1处于未充电状态,因此晶体管S2也截止。如果负载侧电流增加,使IL达到一个设定的值,使得ILRsc=Vbe1+Ib1R1,则S1导通,使电容器C1充电,其充电时间常数τ=R2C1,C1上充满电荷后的电压是VC1=Ib2R4+Vbe2。在电路检测到有过流发生时,为使电容器C1能够快速放电,应当选择R4R3。R2的选用原则为Ib1max=(Vin-Vbe1)/R1,IC1=β×Ib1max,则R2≥(Vin-Vcesat1)R1/(V1-Vbe1)。如果参数设计正确,由VC1所产生的偏压足以使S2快速进入导通状态,通过S2的集电极输出可以进一步关闭PWM的驱动信号。当过载现象解除后,电路可以自动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1.3 无功率损耗的限流电路
上述两种过流保护比较有效,但是Rsc的存在降低了电源的效率,尤其是在大电流输出的情况下,Rsc上的功耗就会明显增加。图4电路利用电流互感器作为检测元件,就为电源效率的提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图4电路工作原理如下:利用电流互感器T2监视负载电流IL,IL在通过互感器初级时,把电流的变化耦合到次级,在电阻R1上产生压降。二极管D3对脉冲电流进行整流,经整流后由电阻R2和电容C1进行平滑滤波。当发生过载现象时,电容器C1两端电压迅速增加,使齐纳管D4导通,驱动晶体管S1导通,S1集电极的信号可以用来作为电源变换器调节电路的驱动信号。
图4 无功耗限流电路
电流互感器可以用铁氧体磁芯或MPP环型磁芯来绕制,但要经过反复实验,以确保磁芯不饱和。理想的电流互感器应该达到匝数比是电流比。通常互感器的Np=1,Ns=NpIpR1/(Vs+VD3)。具体绕制数据最后还要经过实验调整,使其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1.4 用555做限流电路
图5为555集成时基电路的基本框图。
图5 555集成时基电路的基本框图
电子镇流器相关文章:电子镇流器工作原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