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供电电缆线径选择的十个误区分析
A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77291.htm
16A
315KVA/Z=5% 信息来自:输配电设备网
CB1/500A 信息来自:输配电设备网
CB2/500A 信息来源:http://tede.cn
CB3/500A
其它负载
3P空调
R=L/(σS)=50×2/(57×4)=0.44Ω 信息来自:输配电设备网
假定电网供电能力为无穷大,变压器短路电流IST为: 信息来源:http://tede.cn
IST=S/(3U×Z)=315×1000/(220×3×5%)=9545A 信息来
变压器副卷单相等效电阻RT为:
假定变压器输出端至CB3所有导体与接头电阻之和为0.05Ω,如果电缆末端A点发生短路,短路电流IS为
IS=U/R=220/(0.023+0.05+0.44)=429A
由于断路器跳闸电流为500A,因此电缆末端短路后断路器不跳闸,电缆烧断甚至起火。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选用电缆时,需要校验短路电流。在检查供配电系统时,如果发现大型断路器后端连接细电线,就应重点关注。(注:除短路电流需要核算外,还应计算接地故障电流,校验断路器是否符合要求。因本文只讨论电缆选型问题,不在此讨论如何选用断路器。) 信息来自:www.tede.cn
误区七:按负载电流选线,不考虑断路器容量
根据负载性质不同,断路器容量一般选择为负载电流的1.15~1.5倍。断路器选定以后,过载跳闸电流即已确定(大型断路器往往允许整定跳闸电流)。过流的产生与供电质量、负载质量及运行状态有关,也与漏电流有关。在通信机房供电系统中,通常并不安装漏电保护器,如果漏电流与负载电流之和不超过断路器额定电流,断路器不跳闸,负载继续运行。
在有较大漏电流的情况下,如果线径只按负载电流设计,可能导致线径偏小,超过导线安全载流量,电缆发热过温,存在的安全风险比漏电流更甚。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负载电流选择断路器(包括微断,熔丝等过流保护装置也是类似的)容量,再根据断路器容量选择导线线径,再复核压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误区八:只考虑建设成本,不核算运行总成本
设计单位进行配电设计时,会计算负载电流、线路压降等,按建设投资最低的原则设计,较少考虑运行成本。仍以3P空调为例,如果选用4mm2的电缆,消耗在电缆上的功率为:
P=I2R=122×0.44=63W
如果改选用6mm2的电缆,电缆电阻值为:
R=L/(σS)=50×2/(57×6)=0.29Ω 信息来源:http://www.tede.cn
消耗在电缆上的功率为
按北京电缆价格,2×6mm2的电缆比2×4mm2的电缆贵2.2元/米,50米的电缆差价仅为110元,选用6mm2的电缆初期投资大于选用4mm2的电缆,但不到1年即可收回投资,显然更为经济,总运行费用更节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