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分享基于89C51的摄像镜头控制电路设计

分享基于89C51的摄像镜头控制电路设计

作者: 时间:2011-05-28 来源:网络 收藏

此部分的硬件设计主要是实现三可变信号的输出。图2所示为光圈的电路。聚焦和变焦的电路与之完全相同。

电路中双刀双掷继电器S1用于进行电源极性的变换,实现控制参数变化方向的选择。当S1线包不通电时,AB端输出+12 V电压,控制光圈变大;当S1线包通电时,AB端输出-12 V电压,控制光圈缩小,完成控制参数变化方向的转换。

参数变化数值的控制通过控制驱动电压的存在时间来实现。但是继电器机械动作的持续性使它难以实现精确的通断时间控制,其误差一般在10ms以上,因此在本电路中采用MOSFET作为电子开关,实现通断时间的精确控制,误差小于0.1 ms。常态下MOSFET截止,输出端A、B无电流,光圈不动作。

在需要扩大光圈时,S1线包不通电,A端接+12 V,B端通过MOSFET接地,然后51单片机发出控制信号,使MOSFET导通,输出A、B端形成电流回路,驱动光圈扩大;在需要缩小光圈时,S1线包通电,B端接+12 V,A端通过MOSFET接地,然后51单片机发出控制信号,使MOSFET导通,输出A、B端形成电流回路,驱动光圈缩小。这一电路结构和工作方式不仅实现了动作时间的精确控制,还可有效地避免电路因带电切换而造成的打火现象,提高了继电器的工作寿命,减少了干扰。

此外,电路中的光电耦合器OP1主要用于隔离和变换51单片机的+5 V电源电压和动作的+12 V驱动电压;三极管T1用来控制对继电器S1线包的供电。

3.3 中心控制电路及软件设计

中心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镜头控制模块的控制核心是。主要实现接收控制指令、解析控制指令和执行控制指令三项功能。软件采用51系列单片机的汇编语言编写。主要是看重使用汇编语言具有执行速度快。可精确掌握动作时间,所占内存小等方面的优势。

中心控制电路

PC与之间采用异步串行通讯方式。数据位最多可为8位,定义为动作类型和动作时间两部分。用数据位前3位表示6种动作状态,包括光圈扩大、光圈缩小、图像放大、图像缩小、焦距变大和焦距变小。数据位后5位表示动作时间,一共可以表示32种不同动作时间。根据软件要实现的三项功能,程序首先进行初始化。89C52的两个定时/计数器分别用作波特率设定和动作时间计时。通过对工作方式控制寄存器TMOD的设置就可完成对两个定时/计数器工作模式的定义。定时/计数器1采用工作方式2,用于定义波特率。定时/计数器0采用工作方式1,用于镜头动作时间控制。

然后是指令的处理部分。通过“逻辑与ANL”运算将指令分解为动作类型和动作时间两部分。利用比较转移指令CJNE进行动作类型筛选,通过对工作寄存器组中R1、R2的赋值完成对引脚的设置:

引脚的设置

采用中断方式进行引脚输出。由于在带电状态下变换双刀双掷开关的状态可能会“打火”,为避免这种情况,在对R1,R2赋值时要实现双刀双掷继电器先进行动作变换,后通电。两步动作的间隔为10ms。而动作时间以10 ms为步长。根据预先设计的指令协议可以控制动作时间的范围在0 ms~320 ms之间,可满足本模块需求。

引脚的设置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