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SB 2.0的边界扫描控制器设计
1.2.2 TAP控制器
TAP控制器控制整个边界扫描机制的操作,其核心是16个工作状态转换机制,状态转换由TCK采样TMS的值来实施。
2 硬件设计
控制器硬件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USB控制芯片,另一部分是JTAG主控芯片,控制器利用USB控制芯片实现USB协议与PC机进行通信,同时通过操作JTAG主控芯片,使其输出到JTAG总线上的数据符合IEEE1149.1标准,从而达到由PC机控制JTAG总线的目的。控制器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61971.htm
公司生产的EZ-USBFX2芯片CY7C68013是一种USB接口控制芯片,CY7C68013芯片包括一个加强型的8051处理器、一个串口引擎(SIE)、一个USB2.0收发器、8.5kB片上RAM、4kB的FIFO存储器以及一个通用可编程接口(GPIF)。其GPIF可与任何ASIC或DSP进行连接,它还支持现行所有通用总线标准。本系统USB接口芯片既作为数据传输的中介,同时完成和便携式计算机间的控制信息的交换和控制过程的执行。传输模式:在USB协议定义的4种传输模式中,批量传输和等时传输的速度较快。但批量传输具有差错校验,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在本方案中,因为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故采用批量传输方式。采用从PC端下载8051运行代码的方式。这样系统软件修改和功能升级更加灵活,也省掉了外接ROM,使电路更加简洁、可靠。
选择TI公司专门针对系列DSP的边界扫描芯片ACT8990。ACT8990的内部结构主要由队列管理模块、主机模块、串行模块、事件管理器、计数器、命令管理以及读写总线组成。
3 软件设计
本控制器的软件设计包括:固件程序、驱动程序和CPLD逻辑代码以及CY7C68013的配置芯片EEPROM的代码。软件部分包括测试向量生成及分析模块、边界扫描测试运行模块和USB数据传输驱动三部分。测试驱动程序作为下位机程序驻留在边界扫描控制器中。边界扫描测试运行模块和测试向量生成及分析模块作为上位机程序主要包括:测试文件分析、测试向量生成、上下位机通讯、响应向量分析和辅助功能模块。
3.1 测试文件分析
测试软件运行时首先检测文件库中芯片边界扫描描述文件是否齐全,然后进行测试文件加载。测试执行时将被测板网络表文件(Protel软件在设计电路图时生成的标准文件)加载到系统中,分析该文件并生成测试板芯片信息文件和芯片间管脚互连网络节点文件。根据芯片在边界扫描链路上的顺序将芯片名称、封装形式列入到测试板芯片信息文件中。网络节点文件中则给出两个芯片间的网络节点列表以及对应该节点的两个芯片管脚号码,并根据边界扫描描述文件中的定义将互连节点中的TMS、TCK、TDI、TDO节点剔除。生成的这两个文件是供测试向量生成和响应向量分析模块使用。边界扫描描述文件由IEEE1149.1标准定义,就一般测试而言分析该文件主要获得芯片物理管脚号码和边界扫描寄存器位置的对应关系(边界扫描寄存器中靠近TDO的那一位定义为第0位)、边界扫描测试的各种指令、指令寄存器和边界扫描寄存器的描述以及芯片管脚的输入输出类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