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设计应用 > 城中村信号覆盖解决方案探讨

城中村信号覆盖解决方案探讨

作者: 时间:2011-04-12 来源:网络 收藏

对GSM网络:

LNT1=-121dBm+NF+GUP,L=PC-LRX

即-121dBm+NF+GUP1=-120dBm+(PC-LRX)

∴GUP1=1-NF+PC-LRX

  =1-4dB+40dBm+50dBm=87dB

GDOWN=P0-LRX=34dB+50dBm=84dB

由上下行平衡原则,取GUP=min(GUP1,GDOWN)=84dB

可得:LNT=-121dBm+NF+GUP=-121dBm+4dB+84dB=-33dBm

即:系统上行噪声电平小于或等于-33dBm就不会干扰源基站。

对CDMA网络:

LNT1=113dBm+NF+GUP,L=PC-LRX

即-113dBm+NF+GUP1=-120dBm+(PC-LRX)

∴GUP1=-7-NF+PC-LRX

  =-7-4dB+40dBm+50dBm=79dB

GDOWN=PO-LRX=34dB+50dBm=84dB

由上下行平衡原则,取GUP=min(GUP1,GDOWN)=79dB

可得:LNT=-113dBm+NF+GUP=-113dBm+4dB+79dB=-30dBm

即:系统上行噪声电平小于或等于-30dBm就不会干扰源基站。

3.5切换分析

为避免后形成新的孤岛小区或与频率规划相冲突而导致高误码质差,直放站施主基站的选择参考了测试结果中的小区分布图。

由于H村GSM网络绝大部分还是用原覆盖基站覆盖,无需改变原有邻小区设置,所以可保证正常的切换,不会产生掉话。

3.6泄漏与干扰控制

由于H村分布系统覆盖天线布放于室外,没有普通室内分布系统的外墙和楼高(相对干道)来进行隔离,所以对外围基站覆盖区的干扰控制方法主要采用天线选型、安放位置、安装位置高度的优化来加以控制。

对位于基站强覆盖区边缘的覆盖天线,采用面向弱信号区,背对强信号区,且安装方向性能好的定向天线,以减少对强信号区和远方基站的干扰;侧向辐射的控制则通过将天线安放在巷道内的方式实现。分布系统覆盖区内尽量选用原覆盖小区信号的方式,避免出现不同基站覆盖造成局部缺乏主小区的现象。

对位于弱信号覆盖区中心的地方,可采用较低高度的天线安装方式,以降低对远方的干扰。

对空旷区域的覆盖,可适当增加天线下倾角度以降低对远方的干扰。

对于覆盖天线的正向控制也需加以考虑。首先,当直放站天线无法与基站天线方向保持一致时,直放站信号覆盖过远将打乱原有的频率规划,导致新的切换和频率干扰问题。其次,当直放站信号与基站直接覆盖信号传输路径不同时,直放站覆盖过远(与基站天线不同方向)将导致出现较大的路径时延,当时延差达到15微秒时,若基站与直放站信号C/I达不到9dB以上,那么基站均衡器将无法均衡,从而变成同频干扰。

无论天线类型还是方向,对于天线覆盖区的控制均可利用天线在低于周围建筑物的巷道中的特殊传播模式,即信号在与波长和天线高度相关的距离断点:

Rb=4(HBS*Hm)/λ(单位:米)

其中:HBS——发射天线高度;Hm——手机天线高度;前后所具有的不同损耗斜率(2和4)。

另外,可以通过控制覆盖天线的高度的方式调整断点的距离,从而达到有效降低远距离辐射信号的目的。由于H村平均楼高为4到7层,弱信号区为1至3层,将天线高度架在位于二层的3~4米的高度,在800M900M频段,对应的断点距离为36~72米,再将定向天线加以下倾,就可以达到控制远距离信号的目的,同时又能保证正常的覆盖效果。

4、结束语

室内覆盖系统在解决村移动电话信号覆盖问题的应用,汕头联通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效果。预期在系统开通后,覆盖区域内楼层的场强将大于-85dBm,巷道通道大于-85dBm,能有效提高通话质量,并可以改善信号覆盖的盲区、弱区、切换频繁等问题,从而为市场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