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设计应用 > 面向业务网络性能管理的通信平台设计

面向业务网络性能管理的通信平台设计

作者: 时间:2011-09-28 来源:网络 收藏
2 主动代码分发机制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55667.htm

  基于主动代码的实现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可行的主动代码分发机制。目前,主动的实现技术可以分为:封装法、可编程交换法和结合法,它们都能够实现主动代码插入到主动节点的功能。根据研究,本文采用以下的方法实现。为了兼容传统,将主动信包建立在传统的IP信包格式的基础之上,格式如图2所示,由于它使用IP信包,恨制了信包中代码的长度要小于1 KB,即也限制代码的处理功能。因此,根据不同的情况分两种方法解决。具体过程可如图3所示。

  

  首先,如果定制的网管程序小于1 KB,就将其封装在主动信包中一起传递到主动节点,然后所包含的代码就被解释执行完成应用任务。

  其次,如果定制网管程序较大,使用频率较高,在主动节点均定制程序不仅不必要,而且加重了网络的负担,因而可以建立一个主动代码服务器ACS。在主动信包中设定一个指针域(标识不同应用的主动代码),通过网络按需动态请求加载主动代码,进而完成各种网络任务。并且这种方法也有利于新的引入。

  3 基于主动代码分发机制的实现

  主动代码分发机制实现的关键主要是实现主动代码的解析与加载两大功能。图2给主动代码的解析提供了实现的基础,图3所示的动态加载的过程提供了主动代码加载的思路。考虑到Java的无关性使网管系统能够在多种上运行,且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的特点。因此,在系统开发时,主动代码是由Java类来实现的,启动主动应用实际上就是启动某个Java程序,所以图2所示的主动信包格式中应包含启动程序所包含main函数的Java类名。

  主动节点在下载主动代码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该节点上设置的缺省下载位置,比如某个临近的节点,在其他较近节点中没有找到相应的主动代码时,才去查找这个位置。这样做可以防止所有节点一接收到主动信包就到指定的主动代码服务器下载,造成该服务器必然的繁忙,引起系统的拥塞。

  在实现过程中,所有的参数数据是作为一个字符串进行传递的,能够同时包含多个命令行参数。类加载器加载Java类时将把这些参数传递给它。利用这些信息,员能够设定主动应用在目标节点上启动的设置条件和初始参数。

  

  类PackReceiver()可以实现接收回应信包和主动节点中主动信包的接收。PackReceiver类图如图4所示。

  4 结语

  本文引入了主动网的概念,将主动网中主动代码的移动性、可编程性应用到业务的网络管理中,并设计了基于主动代码业务网络管理的平台。对于平台实现过程中涉及到的主动代码分发机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随着对课题不断深入的研究,系统的实现将会进一步完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