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环境下隔离型串行通讯接口的应用
3 隔离型数据接口
图3是我们在实际电路设计中应用的一种典型的隔离型RS-485数据接口电路。下面就其工作机理和使用技巧做进一步介绍。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54520.htm
MAX667是一个稳压模块,即低阻输出的线性调压器,它将MAX253输出的电压稳定在+5V,使之成为一个恒压源。通过变压器与光耦的隔离和耦合作用,使得左右两侧的电源电路没有任何电气连接点,因而能承受有效值高达1800V的高压冲击。
这种设计适用于高压、地电位差大、噪声大的恶劣环境下使用。因此,对电路中所用的变压器和光耦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为保障可靠的隔离,其虚线所指示的“隔离屏障”是不能破坏的,某一侧的元件、连接点或连接线不能靠近另一侧的元件、连接点或连接线。
光耦器件能抑制各种尖脉冲及各种噪音等的干扰,从而在传输信息中大大提高信噪比。它的输入阻抗都很低,而干扰源的内阻一般都比较大,因此能馈送到光电耦合器件输入端的干扰噪声就比较小。虽然干扰源也能供给较大的干扰电压,但可供出的能量却很小,只能产生微弱的电流,因此即使是电压幅值很高的干扰,由于没有足够的能量,不能使LED发光,从而也会被抑制掉。它的输出是高阻抗的,因此布局时应尽量靠近接口芯片,即尽量缩短光耦输出脚与接口芯片引脚之间的连线,使得分布电容尽量小而有利于提高传输率。
图中所用的光耦是限制接口通信速率的主要因素,必须选用高速器件。接口速率的上限取决于器件本身的技术参数,单个通道的通常为10MB/s(光耦6N137)或1MB/s(光耦6N135)等。若用廉价的4N系列非线性光耦取代高价的6N137元件,其数据传输率也可达到9.6kb/s。
图中的电源实质上都是一个DC-DC变换器,输出波纹较大,如果在MAX253的输出端增加两个元件组成一个简单的LC低通滤波器,则输出波纹噪声峰值可以减少到大约只有10mV。
图中的串行通信接口MAX481采用差分平衡方式传送数据,对共模信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理论上讲,A、B两条线对地而言应该是完全对称的,但是我们在实际调试当中发现,当传输速度不高或传输距离不远时,完全可以省掉地线,采用一对普通的双绞线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当周围环境比较恶劣,传输速度很高或传输距离较远时,应使用带屏蔽的双绞线电缆,屏蔽线作为地线,且在主站一端应可靠接入大地,另一端则悬空。
如果电缆两端都接地,通常两个地的“地电位”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两个地存在较大的“地电位差”,那么在屏蔽线中会形成电流而产生干扰。因此,另一端需要悬空。
另一种解决方法是屏蔽线两端都不直接接地,但是也不悬空,而是分别通过一个100 Ω/1W的限流电阻将屏蔽线接各自的公共地,即机壳地,这样也可以抑制电流引入的干扰。
我们知道发送驱动器的接收器节点数最多可达256个,数据传输速率可以从几百kb/s到32Mb/s。由于串行通信接口节点数量较多,就需要考虑终端匹配的问题。终端匹配电阻的阻值理论上应等于电缆的特性阻抗,这样才能彻底抑制传输线终端形成的反射现象。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难以达到完全匹配的效果。
在调试使用过程中,当数据传输速率较低,传输线效应不明显时,不必接终端匹配电阻。接上还可能加重负载,使信号幅度明显下降。当数据传输速率很高时,为了减小反射,应连接终端匹配电阻。可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调试。
先连好网络并做好通信的准备,再令主站以实际使用的波特率连续发送数据55H,此时用示波器可测得通信线路上的方波,在接收端观察波形,调整终端匹配电阻的大小直到获得最佳波形为止。但有时会出现波形好,效果却可能并不理想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是波形幅值偏低造成的;双绞线之间的波形幅值电压应不小于200mV,否则应降低波特率或更换质量更好的电缆。按上述方法调试,就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4 结束语
隔离型数据接口电路设计保证了恶劣电磁环境下数据通讯的可靠性。它既对供电电路进行了隔离设计,保证了供电的稳定性;又对数据接口采用了光耦隔离,有效提高了耐冲击、抗干扰能力。在实际的使用中电路性能稳定可靠,保障了产品在恶劣环境中工作正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