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效果评估是通信对抗试验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试验题目,而收发报文又是干扰效果评估的常用方法。该方法采用“发报———抄报———对比”的方式进行,简单易用。但在试验中,发现该方法存在以下3 个问题[1]: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48150.htm1)试验中的报文没有语义,是任意选取的数字组合。没有语义的报文在校对时无法根据上下文联系对含糊部分进行修正,干扰效果评估结果是根据收发双方报文对比统计得出。采用没有语义的报文评估干扰效果时,其有效性仅与抄报正确率有关,而与报文代表的内容无关。
2)在试验中,一项试验题目,甚至整个试验期间,往往只有一段报文。这段报文反复发送多次,接收方报务员甚至可凭记忆而不是听力来抄收报文,降低了试验结果的有效性。
3)报务员业务能力直接影响试验结果[2]。发信方报务员语音清晰度和标准度、收信方报务员听力和抄报熟练程度都会影响试验结果,导致人为因素增大。而且,由于话报对报务员要求低,所以试验中多采用话报,很少采用键报,但实战通信中, 键报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从而得到更多的运用,试验方法与实战情况脱节。
上述问题在试验中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1 问题解决思路及总体设计
1.1 解决思路
针对试验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研究了实战通信的情况,分析了实战通信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以下改进方法,使试验中的通信更符合实战通信的情况。
1)实战条件下的通信中,一段报文就是一个命令或文书,有明确的语义。有语义的报文,在收方将报文译成命令或文书时,可以补充相应助词,纠正明显错误,比较双方语义,还原这个命令或文书。这种情况下,既使通信受到部分干扰,作战意图往往也能确的下达。因此应采用有语义约束的报文作为试验中使用的报文。
2)实战时每次通信的报文一般不相同,基本没有记忆因素的影响,因此试验中,也应采用多段报文,消除记忆因素的影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