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设计业遇拐点 萧条期寻觅突围路
——
作为国内手机设计行业的领头羊,德信无线通讯科技有限公司(Nasdaq,CNTF)正在进行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转型:从2G转到3G,从国内
市场转向国外市场。"我们原来做GSM产品的研发团队有4个,现在已经砍掉了2个,如果生意不好,还会继续砍。预计今年我们将面向海外推出10多款3G手机,未来海外3G的收入将会占到公司总体收入的50%以上。"德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董德福说。
在此之前的3月22日,德信宣布与美国高通公司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德信软件,预计总投资额为3500万美元。成立合资公司其实也是这次转型的重要一步,新公司将专注于3G应用软件的研发。
其实不仅仅是德信,"转型"已经成为手机设计行业无法回避的挑战。一度隐身在手机厂商背后闷声赚大钱的手机设计厂商随着国产手机的没落无一例外地进入了调整期。
国产手机曾经的辉煌,成就了国内手机设计公司的突然崛起,曾经有80%的国产手机是由它们设计的。然而2005年,国产手机厂商的全线溃败很快传递到了产业链上游的手机设计公司。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一路下滑,甚至一度跌至30%左右。首信、东信、熊猫、科健、南方高科这些年销量在百万台以上的手机"大户"们相继倒下,它们是本土手机设计公司最重要的客户。就拿德信来说,几家倒闭的国产手机厂商以前都是它的客户,每家都能为其带来几千万元的年收入。这使得手机设计公司陷入了自起步以来的最大困境。
手机设计是手机产业链条中的新兴环节,虽然上游的芯片制造商和下游的整机厂商都有可能"吃"掉这个环节,但目前看来,如果手机设计行业能够在调整过程中找到新的支点,手机设计不仅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其在产业链中的作用也将远远大于现在。
成败萧何
"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目前在手机设计行业里最有竞争力的几家公司都成立于2002年,之前或之后的公司几乎全部被甩出了第一阵营。"龙旗控股总裁杜军红感喟,"现在看来,2002年对于手机设计行业来说,是最好的进入时机。"
目前上市的三家手机设计公司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进入这个行业的。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德信与在新加坡IPO的龙旗控股(SES,L28 .SI)都成立于2002年7月,而登陆香港主板的晨讯科技(HK,2000)创立于2002年的9月。另外,虽然没有上市,但在行业中也处于领先位置的上海禹华、深圳经纬等公司也成立于2002年前后。
这绝不仅仅是巧合而已。实际上,2002年和2003年也是国产手机厂商最辉煌的两年:2002年,国产品牌手机厂商中有七家跻身国内的前10名;2003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了50%,这也给国内的手机设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一位来自国内最早的手机设计公司中电赛龙的高层回忆道:"那个时候,只要有手机牌照就能赚钱。因此,大部分的手机厂商并没有把精力放在研发上,而是直接从手机设计公司拿方案。"
的确,国产手机厂商在进入市场之初基本没有手机研发基础,推出的产品大部分是OEM/ODM的手机。随着主流手机厂商对OEM/ODM的依赖程度大幅下降,手机设计公司的市场机会开始出现。
在2002年之前,来自韩国的手机设计公司几乎垄断了国内市场,当时的利润率高得吓人。之后,一批从跨国手机巨头的设计部门出来的员工创办的本土设计公司开始崭露头角。与韩国的竞争对手相比,内地设计公司的优势十分明显。深圳经纬CEO李海林认为,"第一,我们更了解市场,更贴近客户,服务速度要快很多;第二,由于都是国内企业,没有对外贸易的成本。而且,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也是很明显的,要知道,韩国研发人员的工资是我们的5~10倍。"
从2002年的一穷二白开始,中国手机设计公司迅速崛起。到了2003年上半年,韩国手机设计公司开始逐渐被本土企业"挤"出了中国市场,从当初的100多家锐减至不足20家。2003、2004两年,本土手机设计公司迎来了一段"幸福的时光",几乎每家公司都在以几何级数增长着。2004财年,德信的销售收入增长了3.8倍,龙旗增长了5倍,而禹华的营收更是从2002年的不到2000万元暴涨到2004年的近6亿元,两年增长30倍!
然而,这种让人眩目的增长并没有维持太久。2005年,国产手机全线飘红,准备不足的本土设计公司开始有些措手不及。禹华COO陈征说:"国内的市场环境越来越恶劣,我们做出来的东西都不知道该卖给谁了。"禹华去年的增长速度已经下降到了20%,客户流失也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手机的市场份额急速下滑造成的。"陈征认为,"国内的手机虽然品牌很多,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很保守,品牌是驱动购买的主导因素。随着去年几大国际品牌开始进入低价甚至超低价手机市场,国产手机的防线几乎全线失手。"
由于市况不好,手机设计的价格也出现了暴跌。"原来我们买断一个方案要花200万元左右,而现在谁要买断,80万元就够了。"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武学东说。同时,由于首信自有品牌的手机运作失败并退出市场,首信旗下的手机设计公司也在突然之间丢掉了最重要的客户。
而且,这种手机设计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手机厂商一次性买断的合作模式已经出现了变化。目前最主要的模式是,手机厂商前期先付一部分开发费,后期再按实际的出货量与设计公司分成。"这其实就是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东西不好卖了,品牌厂商希望能够共同分担风险。"明基电通(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李重仪认为。新的合作模式也给了设计公司更大的压力:如果方案不行,有可能自己前期的投入就打水漂了。
国际化突围
"手机设计与下游的手机厂商大概有半年的递延期。如果国内手机厂商明年下滑到谷底的话,手机设计公司的谷底则有可能出现在2008年。"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电信市场研究部经理沈子信认为。
面对已经到来的挑战和即将到来的危险,手机设计行业遭遇"拐点",处于行业第一集团的企业都在争先恐后地转型。海外市场成了中国手机设计公司的希望所在。
韩国手机设计业的改变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企业的前车之鉴。2003年韩国手机设计公司80%左右的订单来自中国市场,但随着中国企业的兴起,韩国手机设计方案的市场份额迅速下滑。韩国的手机设计公司开始通过多元化市场策略改变对中国市场严重依赖的局面。不仅仅是韩国,很多国外手机设计公司都将业务重心从中国向印度、非洲等新兴市场转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