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市场分析 > 分析中国太阳能电池过剩言论

分析中国太阳能电池过剩言论

—— 中长期不存在过剩隐忧
作者: 时间:2011-02-15 来源:国际新能源网 收藏

  太阳能发电系统是一个需要长期经营的发电设备,组件供应商必须提供25年的产品质量保证。然而,许多新的太阳能企业并不具有太阳能产品质量管理的经验,其生产的产品也没经过长期测试来保证其产品可维持25年,达到质保要求。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国外市场对整体中国产品的质疑,进而影响其它中国厂商好不容易维持的声誉。另外,这些新厂大部分不具备规模,也不具有研发能力发展下一代的技术,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设备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被市场淘汰。对于给予这些企业政策和补贴的政府而言,未来可能会遭遇无可预知的严重问题。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国内的资本市场,许多不具备品牌优势、技术和产品声誉的二三线或组件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成功融资,并得到非常高的市盈倍率而筹集了许多的资金。可以预测,一旦太阳能产业进入产能过剩的状态,将势必进入严峻的价格竞争,也极可能导致恶性竞争。在到达这样的竞争时,仅有少数有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一线厂商可以维持一定的获利能力,而其他不具备技术和品牌的二三线厂商将面临非常严峻的生存挑战。这些不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到时将导致股东和政府的巨额损失。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16812.htm

  目前,中国已经有数个企业成为世界太阳能产业的领导企业。全世界前十名的太阳能电池企业中,有5家为中国企业。这些企业都有一定的品牌、技术、生产成本、质量和规模优势。中国政府应该战略性地支持这些现有的太阳能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具有长期发展技术、提升品质和品牌的优势,可进一步加大中国在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龙头地位。太阳能产业是一个节能环保的高科技产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投资巨大的产业。产业的高速发展将会持续,而且对于具领导地位的企业将更为有利。政府一定要加大对光伏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只要政企合力,全社会关注,就能把光伏产业真正做成全国的新兴支柱产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光伏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