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能化产业的现状、趋势与发展
在我们生活的复合空间里,许多传统上“软”的科学方法正成为“硬”的方法,同时许多“硬”的技术也在“软”化,以便适合对其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复杂性与智能化等要求。例如,在Cyberspace应用中,人工智能、机器智能、计算智能已成为虚拟空间的智能之“土著”主体,不再“人工”、“机器”或“计算”;而公认以“硬”技术立身的汽车制造行业,也不得不求助于“软”的复杂性科学,因为目前一部典型的车已含有2000多功能组件、3万多部件、1000多万行程序,再加上通过复杂网络与市场、供应商、用户、社会所组成的连通世界,传统的生产、运营与管理方式已无法有效地应对。许多传统的大型企业已意识到必将到来的变化,除IBM之外,近来著名的通用电器公司GE也新组“智能平台”(Intelligent Platform)业务部门,迎接即将到来的智能化产业。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12431.htm特别要指出的是,随着以SOA、SaaS、IaaS、PaaS等为特征的服务技术和系统不断成熟并向XaaS(即什么都是服务之意)时代迈进,以及Google、百度、Facebook、人肉搜索、Crowdsourcing等以社会计算为主要手段的产业与现象的进一步发展,新兴的智能产业在Cyberspace立足之后,必将迅速转战物理空间和传统的产业,引发“破坏性”的产业革命。
“山雨欲来风满楼”,我们必须有所警惕和准备,必须更加倍努力。
发展之必然
改革开放30余年,我们在各个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科技方面,变化更是翻天覆地。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的目标是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的目标是多学科综合性前沿基础研究,培育相关人才、团队和基地。
20余年的“863”计划跟踪、10余年的“973”计划研究,硕果累累、成就非凡,但还没有在本质上改变目前科技状况依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格局,也未能通过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全面地提升我国的产业水平。
下一步如何发展?“周邦虽旧,其命维新”,或许我们还需要另一个更加宏伟的计划,就是国家智能科学与智能产业研究发展计划,不妨将之称为“111计划”,表明全方位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升华,或称“113计划”,强调“1+1>2”的复杂科学与智能产业特色。这一次,我们不要什么仿制的原型,不理什么SCI论文,我们要的是货真价实的自主创新技术和系统、实实在在的科研与产业结合、明明白白的效益和实际应用、真真正正地屹立于世界的中国智能产业!
从信息化、自动化到智能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在此基础上,开发Cyberspace,发展智能产业,进而从农业、工业迈向智业,更是人类社会形态演化之必然。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不能等待,唯有不断创新才是中华民族唯一的出路。否则我们只能成为世界民族之林里的小草,虽为生态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许越来越受“绿色”保护,但小草毕竟是小草,永远摆脱不了任人践踏的命运。
物联网相关文章:物联网是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