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感知中国“物联芯”
此外,智能货柜中的每一件衣服都有射频识别的RFID标签(俗称电子标签),顾客只要将标签对准感光器,服装的价格、尺寸、被试穿次数都有显示。一边可以作为顾客购买的依据,同时实时发给厂家,帮助其对比试衣次数和销售量,调整设计方案。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11876.htm据悉,目前无锡机场防入侵物联网一期工程、感知博览园一期工程、感知水利等12个应用示范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感知环保、感知电网、感知交通等27个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感知医疗、感知园区等40个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正在组织方案论证和实施方案的修改完善。
专家说法 物联网不能操之过急
中国物联网发展是该高歌猛进,还是步步为营?
8月9日,工信部科技司处长于生多、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马彦民、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江苏省政府省长助理徐南平、无锡市市长毛小平及运营商、物联网发展顾问、专家和无锡市各部委办局相关单位齐聚无锡,研究谋划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推动物联网发展。
多位专家表示,中国物联网发展才刚刚起步,不能操之过急。
复旦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郑立荣曾参与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大面积电子、RFID和物联网等领域的研究。郑院长认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步子要一点点地迈开。
“国外对于物联网概念的形成是一步步实现的,从‘空气智能’、‘环境智能’到传感网、物联网,从很细微的层面入手,走了十几年的历程才将物联网的概念发展起来。”亲自见证并参与了欧洲物联网工程建设的郑立荣认为,“首先,现今启动的某些项目并不是物联网建设的核心项目,在芯片技术、传感技术、软件技术这些基础性研究领域我们还不具备核心实力;其次,我们现在出台的政策、法律很多,但多是物联网怎么发展的政策,过于宏观,而对于微观领域的政策制定,例如安全、隐私领域的政策设计并不多,发达国家做的就相对成熟。比如说拥有物联网产品的公民,其医疗病例的隐私权的归属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第三,在欧洲,物联网技术的背后,都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例如,通过物联网启动环保的概念,可以降低15%~35%的碳排放指数。在食品从农场里出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对食品温度、湿度的监控,根据食品不同的新鲜程度,确定不同的销售方式、销售周期和价位。而我们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些层次。”郑立荣表示,目前我国的物联网工程建设,还只是单方面重视技术,尚缺少顶层设计。
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冯冠平教授认为:“物联网的发展,不要迷信大项目。因为国家项目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立,但是现在一些由研究单位和大学教授提出的国家项目往往脱离市场需求,而且国家项目的周期长、资金难以及时到位,一时间难以很快上马。”此外,冯教授表示,物联网建设的标准体系亟须确立,“比如说网络信号、手机、电视的接口不匹配。物联网信号传输和产品标准不统一,这些都造成资源的浪费。”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张海霞教授指出:“我们要在原始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应用创新领域着力发展;可以邀请专家对物联网知识进行普及,告诉大众物联网将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哪些影响;同时注意追踪国际物联网研究动态,建立智库,在物联网领域的重大问题上争取能尽早听到中国的声音。”
物联网相关文章:物联网是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