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光电显示 > 业界动态 > 全球LED市场烽烟四起 中国企业如何突围

全球LED市场烽烟四起 中国企业如何突围

作者: 时间:2010-08-13 来源:LED环球在线 收藏

  “下一步,我们会以上海为中心,建立B2B代理模式,并通过网络销售及现有的流通渠道,在中国市场上全面铺开。东芝株式会社新照明系统事业统括部参事莳田和明向记者透漏了东芝在产业的规划。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11714.htm

  目前,日亚、CREE(科锐)、欧司朗、飞利浦,GE等LED及照明领域的五大公司,也在各自占优势地位的细分市场领域进行布局和圈地。日亚的策略是占领高端显示屏市场。科锐在大功率产品方面的优势日益突出,欧司朗凭借其在汽车灯领域的牢固基础,已经占据汽车灯的大部分市场。

  至此,中国的LED 照明,形成了以美国、亚洲、欧洲为主导,以日、美、德为产业龙头,中国台湾、韩国紧随其后,中国大陆国产企业紧随其后的梯队分布状况。

  “短板”缠身

  虽然目前产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但国内产业链布局较为完整。可是这个产业的市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目前中国的LED照明企业虽然很多,但没有龙头企业。"雷士照明董事长吴长江告诉记者另一个中国LED照明产业中存在的问题。目前LED照明公司都是民营企业,年产值超过20亿的公司屈指可数。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秘书长刘升平证实了这一说法。刘升平告诉记者,目前照明行业的现状是,几乎没有一家照明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而对老百姓来说,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宁愿用几元钱的白炽灯,也不愿换上动辄上百元的LED灯,从而限制了LED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以民营企业支撑起来的产业,伴随着民营企业自身的弊端其发展自然会受到限制。国内企业现在的状况是,普遍规模小、技术实力弱、产品档次也比较低,相关厂商争打价格战,同时LED产业内也出现了无序投资、恶性竞争等现象。从目前国内市场动态和LED产业结构分布来看,已经出现很严重的重复投资的问题。

  除去这些自身的短板,中国的LED照明还有一座很难翻越的高山。虽然我国LED产品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是在高端技术上仍然受制于人,这正是目前国内所有LED照明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目前全球专利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日亚(Nichia)、美国科瑞()、德国欧司朗等巨头手中,同时,在外延片和芯片领域,美国和日本企业也处于垄断优势。”面对竞争犬牙交错、专利矛盾日益频发的LED市场,中国企业依然靠低价、低技术,甚至模仿发展模式打拼国际市场。一旦遭遇专利纠纷,能招架就算不错了,更不用说有还手之力了。"一位LED业内人士感慨道,在LED国际市场上,长期徘徊在低端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了专利维权的弱者。

  如何突围?

  "未来的10至15年将会是照明产业进行重大变革的时期",GE消费与工业产品集团亚太区总裁Jim Fisher对LED照明前景这样判断。按照这个逻辑推断,中国的LED照明也必将进行新一轮的洗牌。

  这也正给了国内本土LED照明企业机会。 ”毋庸置疑,照明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但在营销手段上、品牌建设上行业整体尚有太多需要提升的地方。而大品牌的进入能为照明行业注入新生力量,对于打造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秘书长刘升平说,现在谈到品牌,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飞利浦、欧司朗等”洋品牌".中国企业应该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这样才能在市场中占到一定的份额。

  由此看来,品牌建设成为了中国LED照明产业的当务之急。

  "飞利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有上百年的历史,GE也有几十年,他们的品牌得到了认可,市场效果很好。所以雷士从创立之日起就树立了品牌意识,而且我们也一直这样做的,虽然中间走过弯路,但品牌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吴长江如是说。

  目前国内的LED照明企业的品牌意识日渐觉醒。日前在广州举办的国际照明展上,美的、TCL、佛山照明也在树立专业照明品牌形象。

  "成熟的技术,降低成本问题是令LED照明产生质变的关键,这点需要标准来将其纳入正轨。政府要在政策、法规、研发投入、应用示范和标准等多方面来引导和扶持,全国一盘棋,整体规划,要把有效的资源去扶植一些龙头企业,把有效的资源有效的资金和人才等等去扶植龙头企业."吴长江告诉记者,中国的LED市场的纷杂需要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他希望能有更有力的产业政策的出台,使这个 产业更有章可循。



关键词: Cree LED照明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