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模拟技术 > 业界动态 > 物联网并不等于RFID

物联网并不等于RFID

作者: 时间:2010-02-02 来源:赛迪网-中国计算机报 收藏

  当前的应用大多是在特定领域的闭环应用,分属不同领域有着自己的协议和标准,不同领域的闭环应用很难兼容,信息也难以共享。而则是基于通用的协议和标准的开环应用,从而实现物品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权限的信息共享。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5823.htm

  与现有的应用中数据主要是存放在芯片中或者是闭环系统中不同的是,中物品的所有信息都存储在云端,RFID中的信息只是备份或是在网络故障时做应急之用。理论上,如果网络无处不在且安全可靠,RFID芯片中只需存储ID信息,所有RFID读写器也可以简化为RFID读出器。这种的云计算模式不仅简化了RFID的标签和读写设备,进而显著降低成本,而且还使得跨领域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广义与狭义的物联网

  人们之所以对物联网的解释仁智各见,还在于物联网还缺少一个权威性的定义。即便是国际电信联盟在以物联网为主题的2005年互联网年终报告中,也没有确切定义物联网。作为全球最权威的网络标准组织之一尚且如此,那还能强求别人吗?

  本文包括链接的配文所讨论的物联网是狭义层面的物联网,即从物联网的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到物联网对象名称解析服务和信息服务,可以得出结论,即互联网和云计算是判别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的重要特征。实际上,RFID也并非物联网识别技术的唯一选择,如同当条形码无法扫描时,超市收银员会手工键入条形码下面的数字一样,用人工或其他方式将物品的编码输入到物联网中偶尔为之当然可以,但是在规模化应用中难以为继。

  物联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把传感器嵌入到RFID芯片中,可以记录物品所处的温度、湿度、日照等环境信息;也可以视为将RFID嵌入到传感器中,这样,RFID在传感器网络中充当了传感器标识和通信协议的作用;或者将执行器件集成到RFID芯片上,从而使RFID具有了控制功能。后两者如果还要称为物联网的话,那也是广义上的物联网。

  至于“物联网包含了互联网”的说法,可能是基于互联网无法实现人与物或者物与物的信息交换现状出发而得出的朴素结论。实际上,一如《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作者所说,从网络结构上看,物联网就是通过Internet将众多RFID应用系统连接起来并在广域网范围内对物品身份进行识别的分布式系统。互联网则是借助物联网协议将互联网的边界延伸到世间万物。

  相关链接

  这就是物联网

  当每个而不是每种物品能够被唯一标识后,利用识别、通信和计算等技术,在互联网基础上,构建的连接各种物品的网络,就是人们常说的物联网。

  物联网主要由标签编码、识别、中间件服务、名称解析服务和信息服务等五部分组成。在物联网中,每个物品均被赋予唯一的ID(物品编码),这个ID通常是存储在物品上的RFID中。与条码等标签相比,RFID在存储长度、可反复读写以及读写方式与读写速度上具有独到的优势。

物联网相关文章:物联网是什么




关键词: 物联网 RFID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