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市场分析 > 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增速放缓 并购加剧

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增速放缓 并购加剧

作者: 时间:2010-01-27 来源:中国电子报 收藏

  企业遭受重创 并购重组加剧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5562.htm

 

  缩减开支、减少投资和裁减员工成为IT企业应对危机最直接的手段和措施。例如,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日元升值影响,日本企业销售额大幅下滑。2008年,日本松下、索尼、NEC、东芝和日立5家公司亏损合计近200亿美元。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2009年4月间,日本企业共裁员近7万人。东芝公司计划将2009年设备投资缩减到1000亿日元以下。国际金融危机对通信企业影响很大,据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09年全球IT企业百强榜显示,手机巨头诺基亚在评选的四大指标上均显颓势,思科亦在除“股东回报率”外的其他指标上明显下滑;苹果、诺基亚等手机制造商跌出前10,苹果由第2跌至第19,诺基亚由第8跌至第49。

  国际金融危机促使电子行业整合力度日益加大,经济不景气导致行业重新洗牌。2009年,全球IT企业并购案件明显增多,许多企业都在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并购,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如甲骨文公司74亿美元收购SUN公司又收购VirtualIron公司,EMC公司18亿美元竞购DataDomain,英特尔8.84亿美元收购软件和测试公司WindRiver,松下电器45亿美元收购三洋电机等等。

  中国电子制造业和软件业也都把并购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如浪潮公司收购全球存储器领先企业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长电科技公司参股新加坡先进封装企业APS公司;用友、金蝶等大型ERP软件公司也加快了并购中小ERP公司的步伐,如用友公司用576万元收购用友华表公司私人持有的28%股权,与此同时还收购了5家小公司。

  国际产业竞争激烈 贸易摩擦频发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都把贸易救济作为应对本国危机的一个重要手段,纷纷采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各种专利诉讼遏制别国产品进入。据世界银行统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推出或拟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大约有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贸易保护呈现多样化、隐蔽化、范围广等特点。

  贸易保护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包括两反两保(反倾销、反补贴、一般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提高进口关税、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刺激经济增长的方案中提出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条款等。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前3个季度,中国遭遇19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救济调查共101起,涉及金额116亿美元。这是2002年以来中国遭受贸易调查首次突破100起大关。中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下成为各国采取措施的主要对象。2009年,美国已对中国发起了至少7起“337调查”,涉及显示器、打印机、闪存、照明设备等多个行业领域。例如,2009年12月,应日本先锋公司和美国凯新达电子有限公司的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多媒体显示器及导航设备、系统及零件以及其同类产品启动“337调查”。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统计显示,随着我国出口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337调查”也在逐步升级,涉及的行业越来越集中于电子领域等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在美国市场份额逐步扩大的高端产业。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