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低端产品相对过剩 技术亟待升级
面对巨大的利润空间,国内绝大多数省份都将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作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主攻方向。以光伏大省江西为例,11个设区市几乎全部制定了自己的光伏产业发展战略。超额利润下的大干快上,已经给多晶硅行业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隐忧。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0705.htm生产技术尽快升级是关键
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硅片生产商之一江西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小峰介绍说,中国目前的现实是,多晶硅低端产品的确过剩,但高端产品却严重稀缺。目前多晶硅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美德日三国手中,这一状况一直没有改变,国内能生产出纯度达11个、9个的多晶硅高端产品的厂家少之又少,80%的多晶硅厂家都是没有核心技术、上不了规模的小厂,这部分产能既落后又过剩,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隐忧。
吕锦标说,现在国内建成或在建的很多项目都是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立项的。当时,业内对多晶硅市场需求的预测是年均保持约50%的增长。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今年的市场需求实际增长约为20%。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能相对过剩不可避免。
另外,在多晶硅产品生产环节中,尾气能否通过闭环生产实现循环利用是决定多晶硅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而大量1000吨级以下生产线,配套闭环生产没有经济性,成本过高,在当前每公斤60至70美元的行情下,已没有生存的空间。吕锦标表示,对于整个中国的光伏企业而言,如果成本无法得到有效降低,那么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在以德国瓦克为代表的国外大厂生产成本仅为每公斤30美元的竞争下,中国的多晶硅将丧失国际竞争力。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闻立时表示,多晶硅生产技术在不断升级,现有的技术也不是最先进的,可能很快会被新技术所取代,目前不是讨论产能过不过剩的问题,而是国内多晶硅企业如何使生产技术尽快升级的问题。
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半导体分会秘书长朱黎辉认为,能源危机是长期的,而金融危机是短暂的。国际金融危机只要过去,还会迎来太阳能硅光伏产业和多晶硅产业的更大幅度的发展。鼓励发展高水平的、优质的、低耗的、低成本的多晶硅,仍应成为中国新能源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