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市场分析 > 高能耗生产线将被淘汰多种工艺竞逐多晶硅

高能耗生产线将被淘汰多种工艺竞逐多晶硅

作者: 时间:2009-11-25 来源:中国电子报 收藏

  作为“冶金法太阳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理事长,上海普罗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史则对用冶金法生产信心十足。据他介绍,用冶金法生产太阳能级,其生产成本也将维持在20美元/千克以下;用冶金法多晶硅生产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4.5%,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更是达到15.5%-17%,并且,其转换效率仍在不断提高;在能耗方面,目前用冶金法生产多晶硅的综合能耗为50千瓦时/千克,并还将继续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尽管用冶金法多晶硅生产的电池在室温状况下所测试出的转换效率不及改良西门子法,但在室外高温状况下,冶金法多晶硅生产的电池衰减幅度较小,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其转换效率未必比用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的电池低。”史补充道。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0157.htm

  改良西门子法加紧完善

  不过,新工艺也有“成长的烦恼”。用冶金法生产的多晶硅杂质含量仍偏高,技术尚待突破;而烷氧基硅烷法的关键步骤“碳热还原工艺”仍处于中试阶段。闻立时院士也表示,硅烷法刚刚起步,要达到正常生产还有一个过程;冶金法虽有好的苗头,但也被比较落后的装备和工艺拖了后腿。正因为如此,加强产业链各环节和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合作成为与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呼声。廖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多晶硅材料到电池及组件,再到下游的并网发电,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应该相互合作,要在产品市场、工艺技术乃至资本运作等诸多方面进行合作。

  尽管对多晶硅新工艺的探索热点频现,但改良西门子法仍有提升的空间。美国Sunnyside公司副总经理储在演讲中介绍了改良西门子法中的四氯化硅冷氢化技术。在改良西门子法中,将副产物四氯化硅氢化为三氯氢硅是有效利用资源、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的一个关键步骤。传统的热氢化方法是在高温(1250℃)和高压(0.5MPa)下进行的,其缺点是高能耗和高成本;而冷氢化工艺在500℃的温度下即可完成反应,这种技术不仅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而且还可以减少80%的占地面积,经测算,每生产1千克多晶硅,利用冷氢化技术将比热氢化技术减少10美元成本。“改良西门子法仍将占据多晶硅生产的主导地位。”尽管来自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的易正义副总经理在演讲中表达了自己对改良西门子法的信心,但冶金法、硅烷法等新工艺追赶的脚步声已清晰可辨。面对国外同行的技术优势和新工艺的挑战,国内使用改良西门子法的企业只有加大研发力度,通过工艺技术的升级来降低能耗,通过实现闭环生产来避免污染,并不失时机地迈向电子级多晶硅的生产,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日渐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多晶硅 光伏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