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基于FPGA的高速流水线FFT算法实现

基于FPGA的高速流水线FFT算法实现

作者:樊光辉,许茹,王德清时间:2008-05-09来源:《电子工程师》收藏

  0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82350.htm

  有限长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特点是能够将频域的数据离散化成有限长的序列。但由于DYT本身运算量相当大,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是作为的快速算法提出,它将长序列的分解为短序列的DFT,大大减少了运算量,使得DFT算法在频谱分析、滤波器设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一种具有大规模可编程门阵列的器件,不仅具有专用(ASIC)快速的特点,更具有很好的系统实现的灵活性。可通过开发工具实现在线编程。与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相比,属寄存器丰富型结构,更加适合于完成时序逻辑控制。因此,FPGA为高速算法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1 基4-算法基本原理

  在FFT各类算法中,基2-FFT算法是最简单的一种,但其运算量与基4-FFT算法相比则大得多,分裂基算法综合了基4和基2算法的特点,虽然具有最少的复乘运算量,但其L蝶形运算控制的复杂性也限制了其在硬件上的实现,因此,本设计采用了基4-FFT算法结构。

  基4-FFT算法的基本运算是4点DFT。一个4点的DFT运算的表达式为:

       

  式(1)对于输出变量进行了二进制倒序,便于在运算过程中进行同址运算,节省了运算过程中所需存储器单元的数量。

  按DIT(时间抽取)的1 024点的基4-FFT共需5级蝶形运算,每级从RAM中读取的数据经过蝶形运算后原址存入存储单元准备下一级运算。算法的第1级为一组N=1 024点的基4蝶形运算,共256个蝶形,每个蝶形的距离为256点;第2级为4组N=256点的基4蝶形运算,每组64个蝶形,每个蝶形的距离为64点。后3级类推。这种算法每一级的运算具有相对独立性,每级运算都采用同址运算,因此,本设计只使用了2个1 k×16 bits的RAM单元。运算过程中所需的旋转因子的值经过查询预设的正弦与余弦ROM表得到。

  2 1024点FFT算法模块的设计

  本设计的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整个模块的输入包括16位带符号实部和虚部数据输入、FFF启动信号,输出包括16位带符号实部和虚部数据输出、输出有效数据区间标志。内部结构包括2个1 k×16 bits的实部和虚部双口RAM存储单元、蝶形运算单元、旋转因子生成模块(包括正弦因子查询表、余弦因子查询表和象限转换模块)、RAM和ROM存储器地址控制单元、倒序模块以及时序总控制单元。

       

  下面对主要单元进行分析。

  2.1旋转因子产生模块

  在整个FFT运算过程中,需要存储一组旋转因子表用于蝶形运算,如第1级运算需要的旋转因子有W01024,W11024,…,W10231024,根据旋转因子的可约性,后几级运算所需的旋转因子都可以在这一组数据中查到,因此无需另外存储。为了更节省存储资源,本设计只在ROM单元中存储了前256个旋转因子数据,即第1象限因子W01024,W11024,…,W2551024,。其余象限的因子通过象限转换后得到。这样便可以节省3/4的ROM存储单元的硬件资源。

  2.2蝶形运算单元

  2.2.1蝶形整体结构

  蝶形运算单元包括输入输出寄存器、串/并转换、并/串转换和复数乘法器等。从基本的基4蝶形运算表达式可以看出,每一级的输出数据在进入下一级运算之前都要首先与旋转因子WnkN进行相乘。本设计采用如图2的蝶形运算器结构。

       

  这种结构是经过优化的蝶形运算器结构,文献[3]给出了这一结构的具体分析,这样的结构与传统的需要3个复乘单元的蝶形结果相比,因为采用了流水线控制,硬件上节省了2个复乘单元,而输出同样只需4个时钟周期,工作效率并未降低。在FPGA设计中,一个乘法器的引入,尤其是高位数的乘法器的引入,将很大程度地影响系统整体的运行速率,并且将占用大量的资源。因此,这种改进方案更有利于FFT算法的高效实现。

  2.2.2复乘器设计

  对于复乘单元的设计,常见的复乘方式为:

       

  式中:i为虚数单位。

  这种乘法表达式需要4个实数乘法运算和2个加减运算,设计中对表达式进行如下变换:

      

  式(3)这种复乘方式只需要3个实数乘法运算和5个加减就可以完成复乘运算,减少了乘法器数量。式中(c+s)值可以在进行象限转换的同时通过计算得到,而无需另外存储。

  2.2.3数据溢出控制

  为了防止数据计算过程中的溢出,上述蝶形单元中的加减法运算单元对于输入的4个有符号复数数据采取了符号位扩展相加后再对计算结果进行1/4倍压缩的方法进行计算。而对于乘法单元则采用了刻度(scaling)的方法,将复数数据(16位)与旋转因子(8位)相乘后,得到24位数据结果刻度为16位数据后,再存人RAM单元中参与下一级运算。经过这样处理后,有效地防止了整个系统在运算过程中出现的数据溢出情况,保证了最终运算结果的可靠性。

  2.3地址产生与总时序控制

  在FFT运算过程中,地址的产生包括复数数据存储RAM的读写地址(RAM_addr)产生和旋转因子表的读取地址产生。对于不同级运算情况下,RAM读写的控制必须按DIT的倒序规则进行,这在程序中就需要若干个变量来控制。假设控制级数的变量是L,每级的蝶形运算距离是D,当前计算蝶形所在的组为第S组,共N组,当前计算蝶形所在组中的位置是第A个蝶形,那么每个蝶形的4个输人数据地址分别为:

        
 
  ROM读取地址ROM_addr可按如下式子计算得到: 

       

  式中iAN=i×A×N:i=2,1,3,为输出4点数据的倒序序号,当i为0时数据直接输出,无需对ROM进行读取。

  本设计中采用的RAM模块为QuartusⅡ软件中的双口RAM模块,此模块存储与读取可以同时进行。系统单独完成一个蝶形运算总共需要11个时钟周期,为了能够充分利用乘法器的运行效率,设计采用了流水线工作方式,平均完成一个蝶形运算只需4个时钟周期。复数乘法器的工作时序占整个工作时序的75%,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流水线工作图。

  图3中,RAM_addr为分别计算4个数据地址,地址计算结果将交替存人寄存器组a和b中。这种控制方式类似于Pingpong RAM的控制方式,适用于流水线工作时序中,可以较大地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地址寄存器组a(或b)中的第1个地址在用于保存完本次蝶形运算数据的第1个计算结果数据之后的,将被立即写入下一个蝶形第1个数据读取地址,可见这种流水线方式具有非常高的工作效率。

       

  图3中,ROM_addr为分别计算3个旋转因子的地址,M1、M2、M3分别为每个蝶形单元的3次复乘。蝶形运算单元对4个输入数据A/B/C/D进行计算,输出结果4个数据为A′/B′/C′/D′。可以看出,在这16个时钟单元中,共有4个蝶形运算同时处于流水线工作中,因此每个蝶形运算平均只需4个时钟周期就可以完成。

  需要指出的是,在所有蝶形运算结束后,即第5级运算完成后,所存储在RAM中的数据是四进制倒序的,为了能在输出端得到正确的1024点频域数据,在输出时必须进行四进制倒序输出,输出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等工作。

  2.4 FFT算法仿真结果

  在QuartusⅡ软件中利用simulator tool工具在100 MHz的时钟环境下对系统进行了仿真。输入时域数据为一个矩形窄脉冲信号,完成整个FFT运算的耗时仅为51.28μs。仿真得到的矢量波形文件的部分结果如图4所示。

        

  将仿真输出结果转换成tbl文件并利用MATLAB软件读取后,得到如图5所示的频谱数据图(实部数据部分)。

        
 
  图6所示为MATLAB自带FFT()函数对于输入相同1 024点数据的FFT计算结果(同样为实部数据部分)。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本设计的仿真结果与MAT-LAB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只在较小值受到了有限字长效应的影响。就总体而言,本设计能够正确而高效地计算输入的1 024点数据的频域数据值,数据能够有效地用于实际的频谱分析过程中。

  3 结束语

  1024点基4-FFT算法共需要5级运算,每级需要计算256个蝶形,由前所述,平均每个蝶形运算需要4个时钟周期,所以理论上完成1 024点FFT的总时钟周期为N=256×4×5=5120;假设使用的时钟为100MHz,那么将总共耗时T=5120×(1/100)=51.2μs,这与仿真结果51.28μs基本一致。将所设计的FFT程序模块在Altera公司的自带DSP单元的stratix系列FPGA上进行综合后,除了乘法器以及存储单元外,所占据资源仅为1 619个逻辑单元。因此,本设计方案能够在FPGA有限的资源下实现较高效率的FFT算法。



关键词: FPGA FFT 集成电路 DFT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