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业界动态 > 多晶硅市场供不应求 高赢利水平仍将延续

多晶硅市场供不应求 高赢利水平仍将延续

作者:时间:2008-04-16来源:中国电子报收藏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高油价时代,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沉重,新能源的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永续利用的清洁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几乎全部转换自太阳能,因此太阳能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能源形式。从现代科技的发展来看,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的进步有可能决定着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81595.htm

 行业需求旺盛

   发电作为太阳能的一种利用方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1996年-2006年10年间增长26倍,年复合增长率达38%;太阳能电池年装机量10年间增长了22倍,年复合增长率达36%,成长速度只有半导体工业可以比拟。我们预计未来5年之内,电池产量将保持35%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至2010年全球光伏电池需求可以超过7GW。

    在供应紧缺的背景下,非晶硅技术(主要包括非晶硅和化合物薄膜光伏电池)将得到迅速发展。出于电池性能和原料的丰富性考虑,这些技术将成为重要补充,但都不能从根本上替代晶体硅技术。目前总体而言,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所占市场份额仍然不到10%,所以说,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光伏发电最主要的原材料,旺盛的光伏发电需求决定了行业前景极其看好。

 西门子法是主流提炼技术

      与传统的发电设备不同,太阳能电池就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装置。整个系统装置在安装之后几乎“静止”不动,不存在机械运动和故障,因此与其他发电设备相比,设备的维护和机械装置的制造难度在太阳能光伏系统中几乎可以忽略,最高的技术壁垒存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原料高纯度多晶硅的提炼制造。

    尽管当前世界上有许多方法生产多晶硅,但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仍然是使用化学法,约有70%-80%的多晶硅采用改良的西门子法。该方法目前是最为成熟的技术工艺,缺点是工艺比较复杂,耗电多,投资大。

    通过在西门子法工艺基础上,增加还原尾气干法回收系统、SiCl4氢化工艺,实现了闭路循环,形成当今广泛应用的改良西门子法。该方法通过采用大型还原炉,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能耗;采用SiCl4氢化和尾气干法回收工艺,明显降低了原辅材料的消耗。

     目前国内的多晶硅技术也是采用该方法,该技术最初由峨眉山半导体厂从俄罗斯引进,经过多位专家的刻苦钻研,攻克了多晶硅生产的“改良西门子法”中的四项核心技术,使我国多晶硅生产技术跨入世界先进水平。2001年在四川省政府大力推动下,在四川乐山成立新光硅业,专门运作多晶硅项目,峨嵋半导体厂的技术及设备划拨到新光硅业。新光硅业在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主要体现在:将冷却导油改成了水冷,水源取自厂房附近的不花钱的大渡河;改良了大还原炉的节能和密封性能;提高了氢化技术;改良了尾气的回收和分离。这四个环节是新光硅业的技术优势,能直接降低成本和提高纯度。

 多晶硅供不应求格局仍将维持

     下游的需求和产能释放的不足决定了多晶硅供应的紧俏,甚至导致了价格的暴涨,部分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商苦于无法取得多晶硅而无法开工,从而才有了市场上所说的“拥硅为王”。

     在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下,多晶硅价格出现了暴涨,太阳能多晶硅现货价格自2005年始从55美元/公斤开始节节攀升,在2006年到达200美元/公斤以上,受下游产能扩张材料供不应求影响,至2007年12月市场现货价格摸高至400美元/公斤,至今市场价格维持在300美元/公斤以上。目前国内企业生产多晶硅的成本大约为70美元/公斤-80美元/公斤,而国外由于政府的电价优惠以及技术水平提升的缘故,国外先进企业生产多晶硅的成本大约为15美元/公斤-25美元/公斤,虽然国内企业的成本数倍于国外厂商,但在短期内巨大的获利空间面前明显微不足道。整个光伏发电产业链,呈现金字塔式的利润分布结构,使得越处于上游的行业,其赢利空间越大。

     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池片的单位用硅量在不断下降,在目前技术水平下,每瓦的用硅量已经由十几年前的20克降低到10克左右。据统计,2006年全球共需太阳能多晶硅2.5万吨。按照太阳能电池近5年来的复合增长率35%计算,2007年全球共需太阳能级多晶硅3.375万吨,2008年则需4.55万吨。即使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导致的硅料用料减少,2008年硅料需求仍将达到4.1万吨。而我们看到最新的传统多晶硅生产厂商扩产计划,2008年的产量肯定是严重供不应求的。所以我们认为,短期内多晶硅价格仍将维持在高位。

     在暴利面前,国内众多企业纷纷开始介入这个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多晶硅项目有50多个,但我们认为很多公司都低估了多晶硅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国际大厂有成熟的技术、大规模生产的经验,然而他们的投产建设期是2年,完全达产则需要4年-5年,我们国内企业在短短2年-3年之内能够迅速成为千吨甚至万吨级的多晶硅制造商吗?我们表示怀疑。据我们了解,江苏的中能虽已投产,但目前仍为尾气胀库问题困扰,而放出豪言的江西LDK至今仍未建成,更有其他为数众多的项目不见动静。

    目前众多公司中,我们最为看好新光硅业系列项目。与国内大多其他项目不同,新光硅业生产的为难度更高的级多晶硅。自从2007年2月点火以来,新光一期的产量稳步提高,到11月时已经可以稳定在80吨/月,2008年第一季度由于检修原因,产量仍然能够达到160吨,可以说新光硅业基本上掌握了千吨级的工艺。我们认为在2008年新光硅业将展现其真正的赢利能力,是国内多晶硅行业最大的受益者。至于其他企业,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

 技术壁垒带来高赢利

     多晶硅的价格暴涨对下游电池制造商形成极大的成本压力。目前,光伏产业的多晶硅来源主要还是传统七巨头,而且多以长单价格为主,现货市场只占小部分,不足以影响整体价格水平。我们认为多晶硅价格绝对不会无休止涨下去,因为按照目前的太阳能组件价格,中小电池厂商已经微利甚至亏损,硅料价格继续上涨,必然使光伏产业,特别是晶体硅光伏电池的发展受到极大损害。虽然我们坚定看好光伏行业的长期前景,但毕竟现在它还是靠国外政府推动的产业。如果多晶硅价格长期居高不下,那就意味着电池价格难以稳步下降,而如果政府看不到稳定的价格下降趋势,我们不排除他们会减少补贴的可能。因此长期来看光伏企业将会降低产品价格,多晶硅高价则难以长期支撑。事实上,多晶硅巨头们之所以乐意签长单并规定硅料逐步降价,就是因为它们认可这一形势。

    当然,我们绝对看好多晶硅行业的高赢利水平,因为硅料价格一下降,光伏电池的价格就能下调,从而刺激市场需求,光伏电池厂商随即扩产,又形成对多晶硅更高的需求,对其价格形成支撑。另一方面,多晶硅环节的集中度远高于下游,有更强的议价能力。这种正反馈效应会推动光伏发电行业不断前进。所以从长期来看,多晶硅行业的利润水平会逐渐降低,但会维持在一定的高度上,这是由于多晶硅是整个晶体硅光伏电池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投资额最大、建设期最长的一环,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只要光伏产业能高速发展,多晶硅产业就能取得整个产业链中最为丰厚的利润。



关键词: 光伏 多晶硅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