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业界动态 > 中国企业盟约短命 液晶整合两年空转让人叹

中国企业盟约短命 液晶整合两年空转让人叹

作者:时间:2008-02-03来源:IT时代周刊收藏

  中国液晶产业整合的车轮驶出2年后,还是停在了原点。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78642.htm

  2007年12月27日,京东方发布公告称,“鉴于整合在操作上存在技术性障碍,原各方达成的总体方案无法实施,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宣告了国内液晶三强五代生产线整合再次停滞。

  “联合项目实际已经失败。” 一位业内专家分析市场形势后干脆地得出这个结论。

  几天后,深圳六代生产线聚龙光电总经理刘晓东也向《IT时代周刊》首度证实,备受业界关注的聚龙光电项目已经胎死腹中。此前,坊间有关这个多方合作项目的讨论一直众说纷纭。

  热闹开场黯然结束。深圳聚龙光电从众望所归到悄无声息,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而京东方等三巨头整合从发起到停滞,也仅一年时间。

  目前,五代线整合失败,六代线项目流产,高世代线依然没有日程表。寻找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的出路,仍是业内最大忧虑。

  纸上谈兵

  2005年后半年,随着外资企业液晶彩电的进入,国内彩电企业受到上游面板供应商的制约,压力渐增。为了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长虹、康佳、TCL、创维等四个在平板市场互为对手的彩电企业一拍即合,联同也有此意的深圳市政府的投资机构——深超公司,于2006年1月22日成立了深圳聚龙光电有限公司,并开始寻找技术合作方。

  2006年2月,聚龙光电展开与京东方的技术谈判,双方在解决了唯一的选址分歧后,于当年5月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并决定将聚龙光电的注册资本增加到2000万元,其中京东方以技术和资金占40%的比例,深超则占20%股份,其他四家彩电企业各占10%的股份。

  同年4月24日,京东方发布公告,声称投资800万元人民币占股40%,成为聚龙光电的最大股东。聚龙将投资建设国内第一条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主要生产32英寸、37英寸的液晶电视屏,预计2008年产品就可以供应市场。

  该项目一度被业内称为“创意绝佳”。因为这次合作不仅可以满足彩电企业、深超、京东方各家的需求,而且随着其6代线的建成,这也是中国液晶行业从低世代线向高世代线过渡的转折点。国内行业人士一致认为,如果聚龙光电能够成功,这显然是一次三方共赢的完美合作。按照计划,聚龙光电的6代线项目应该在2006年9月动工,到2007年底量产,恰好能赶上2008年北京奥运的黄金期。

  事与愿违,聚龙光电项目进展非常缓慢。据深超内部人士透露,深超准备好9亿美金,其余合作方初期投入注册资金后,一直处在“纸上谈兵”的状态,各合作方只谈判不出资。

  2006年底,倍受亏损煎熬的京东方加入液晶三巨头整合计划中,无暇顾及聚龙光电。各个彩电企业也纷纷寻找出路,长虹开始投资等离子显示屏,而创维、康佳、TCL不时传出只身转投液晶模组的消息。“液晶模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彩电企业向上游延伸只是为了多争取一些利润空间,触及不到核心技术。”康佳新闻发言人肖庆告诉《IT时代周刊》。

  而深超的使命是发展以完善液晶产业链为目的的聚龙计划,群创的5.5代线和夏普的7代线合作计划都足以让其心动。合作各方都有了新打算,聚龙光电6代线项目在无限期的等待和拖延中,最终流产。

  滥用否决权

  “项目并没有宣告停止,各方还在努力推进。”“企业会根据市场现状对战略进行调整。”在向相关各方问及聚龙流产以及整合停滞的原因时,官方语言成了企业共同的答案。但这与专业人士的分析完全相左。

  复旦大学平板显示工程实验室主任谷至华认为,“资金不足和技术缺失是液晶产业绕不过去的坎,但企业的冒进、内斗是整合失败的根本。”

  如聚龙光电项目,彩电企业和深超在匆忙间达成联盟,没有足够的约束力。合作方只看到了有共同需求,却没有为可能出现的矛盾做足够准备。事实是,从一开始这场合作就充满了争议。为了协调各方利益实行的“一票否决制”,为项目推进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出于不同的战略需求以及各自对市场的判断,深超觉得5.5代线比较有竞争力,而创维则认为6代线是世界上最主流、技术最成熟的技术,康佳则认为做液晶模组投资少、风险最小,而TCL等则建议投资液晶屏才可以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经过协调,聚龙光电最终决定开建中国第一条6代线,并高调引进京东方做技术合作方。

  康佳企业研究院院长姜小仪就认为,聚龙光电流产是由于各合作企业的决策不一致。如果一个新决策、新项目事关企业的生死,企业一定会全力以赴。如长虹2006年利润为3亿元,但在其为筹建等离子一期而进行的28亿元定向增发失败后,还有2007年获批的60亿元绵高产业基金作支撑。筹集资金虽然存在困难,但不能成为失败的根本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方加入后直接占40%股份成为最大股东,这让多家彩电企业颇有微辞。日前,肖庆对《IT时代周刊》隐晦地表示,当时彩电企业对京东方并不十分满意,他们认为京东方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京东方加入之后,聚龙光电一直没有停止寻找新的技术合作方。另据知情人透露,2006年后半年聚龙光电的谈判中一直貌合神离,各方频繁使用一票否决权,以至于整个项目无法进展。

  此外,本刊记者还从刘晓东处获悉,聚龙光电的生产计划是月产能9万片,另外还需要再建一个彩膜生产线,投资计划高达24亿美元。虽然深圳市政府答应出资9亿美元,但其它企业需要至少凑齐15亿美元才可能开建。创维前董事局主席王殿甫表示,“创维2005年利润仅仅2.16亿港元,要出资3亿美元投资聚龙,创维力不从心。别的彩电企业也差不多。”

  形同虚设的意向书

  在聚龙光电项目跌宕时期,另外一场整合蠢蠢欲动。2006年末,迎合国际液晶产业的“整合风”,跌入亏损泥淖的京东方与同病相怜的上广电、龙腾光电开始筹谋整合事宜。

  2006年12月28日,京东方发布公告称,“为提升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的竞争力和股东价值”,三家企业将进行液晶面板业务整合,“共同组建新的或选择目前已存在的公司为专业化公司,成为各方的统一平台。”

  当时的公告称,三方已达成了上述重组意向,还需各方报请主管部门审批。如果三巨头液晶产业能整合成功,月产能可增加到20万,在联合采购原料、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规模效益将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按照原来公布的规划,重组项目的最终法律文件本应在去年6月签署,后来推迟至9月底,但仍然没有明确的消息披露。当时,上广电给出的说法是,9月底已有了初步框架,很多细节还要落实。但随着液晶行业的整体回暖,京东方扭亏为盈,停止了5代线的剥离计划,上广电与龙腾光电也拟定了各自的增资计划,液晶三巨头整合一事自此泥牛如海,形势也变得扑朔迷离。

  2007年年底,上广电、京东方分别发布公告称,“鉴于整合在操作上存在技术性障碍,原各方达成的总体方案无法实施”。 这份公告意味着一再延宕的国内液晶面板产能重组事件再次搁浅。

  液晶三巨头整合停滞与聚龙光电流产如出一辙。液晶行业一位资深专家表示,三个液晶企业作出整合的决策有些冒进。整合不仅是把生产线搬到一起或者把财务整合到一起那么简单。从生产角度来说,京东方的技术来自收购韩国破产企业,上广电是通过与NEC合作,而昆山龙腾光电的技术来自中国台湾。在这样不同的技术背景下要完成整合有难以想象的困难。另外,三个企业隶属不同的地方政府,整合将牵涉政府、企业,以及相关债权关系的银行等方方面面的利益。

  显然,一份毫无约束力的合作《意向书》不能阻止企业依然照既定思路发展。据了解,龙腾广电第二期生产线已于2007年9月取得开工许可,预计2008年第三季投产,届时五代线产能将增加到每月11万片。京东方集团在去年8月31日发布公告称,停止剥离五代线,并将对原有五代线追加投资8913万美元,实施二次增资扩产项目。此外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上广电6代线的计划正在筹划中,可能在2008年内公布。业内人士称,三方各自为战使股权比例问题更难解决。

  “整个面板行业景气周期有望延续到2008年末,企业未来一年都会有不错的盈利,整合短期内难以看到效果。而2008年之后再整合5代线,已经错失发展机遇。可以说,液晶整合已经算失败了。”中华液晶网分析师张新岗表示。

  产业大环境注定了失败

  “聚龙光电和三家液晶企业的整合,其实从合作初期就注定了失败。因为中国目前的液晶面板产业大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谷至华明确地告诉《IT时代周刊》。

  谷至华解释,液晶面板行业在整个液晶产业链中居于中心位置,面板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供应链的顺畅,围绕面板的上下游企业也可以得以生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液晶面板企业本身的盈利与否并不那么重要。

  另有行业人士认为,中国液晶行业的现状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就有了重重桎梏。首先是资金,中国彩电产业链相关企业在长年的低价竞争中,积累都比较少,没能力进行这么大的投资。而中国的金融市场更不愿意给液晶面板的高风险“埋单”。面板行业最大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国家出资上。

  国内一位从事液晶行业多年的技术专家告诉本刊记者,发展液晶面板产业,技术人才是关键。韩国在发展液晶产业的初期,本国技术人员不够成熟,就高价雇佣日本技术人员,利用节假日乘飞机往返韩国做研发,一个项目可能两三年才能完成。“可以说,韩国的液晶原始技术是用飞机一点一点运过来的。”国内的状况则令人遗憾,据知情人士透露,迄今我国某家液晶巨头的高级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韩国技术人员手中,有时候召开核心技术会议甚至没有中国技术人员参与。

  截至目前,我国对液晶产业的支持还局限于在课题研究上给予倾斜。据知情人透露,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研发局面,甚至还没有一项液晶技术可供商用。刘晓东指出,国家某位高级领导人曾多次提出要完善液晶面板行业。只是目前,在支持的方法上还未能取得一致。

  此前,国家出资分为中央出资和地方出资两种方式。地方政府可以从财政收入中取出资金来进行投资,而中央出资的方式则有多种,国资委可以直接投资,也可以利用开发银行为企业提供软贷款,或者是提供专项贷款。

  据了解,目前参与液晶面板整合的企业都是地方级企业,如果全部由地方国资委进行投资,因数额过大而力不从心。而各个企业进行跨省整合,则经常由于涉及多方面利益使合作失败。“我们一直在期待能有新的扶持政策出来。”某彩电企业新闻发言人说。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三方整合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获得政府优惠政策支持,而2007年7月负责三家整合的国家领导人意外病逝使合作各方陷入群龙无首的困境。

  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

  相比之下,经过多年的整合,韩日台液晶产业已经形成了梯队式划分。三星、友达、LG-PHILIP以绝对的实力高居在产业顶端。中国液晶产业却在一次次整合中又走向分散,继续在“规模为大”的液晶行业孤军奋战。

  近期,日韩台液晶产业消息捷报频传,三星增资22.2亿美元扩大产能、投产10代线,友达上马8代线。而中国目前只有3条5代线,6代线迟迟不动,7代线没有合作伙伴。

  据专家分析,京东方、上广电、龙腾光电如果能完成合作,将成为最有实力建设6代线的企业。三家整合失败、聚龙光电的流产均使中国6代线日程后延。

  不过,在一片悲观中也不失欣慰,2007年12月28日,国资委名下的咸阳彩虹液晶玻璃基板项目窑炉成功点火,打破了被国外技术垄断的液晶面板供应。据消息人士透露,彩虹在液晶玻璃基板正式投产后将投产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世代选择正在研讨中,据称应该至少是6代线。一位业内专家就此表示,“如果三个液晶巨头能抓住液晶面板回暖的机会迅速发展,并能在适当的时候得到支持,这些企业单独做6代线也是有希望的。”

  “目前,日韩台企业的产能达到需求的50%左右,中国还有进入的机会,如果5年后日韩台企业产能达到需求的75%,中国将会在液晶电视产业链中失去话语权。遗憾的是,截至目前,中国的第一条6代线还没有列上日程表。”谷至华不无忧虑地说。

  机遇将在等待中流逝。经过种种磨难,我国液晶产业能否赶上这班列车,业内拭目以待。



关键词: 液晶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