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高校动态 > 重点大学校长评点自主招生 "自主选才"带来什么?

重点大学校长评点自主招生 "自主选才"带来什么?

——
作者:时间:2008-01-22来源:人民日报收藏

   离2008年全国高考还有5个月时间,一些大学的却早已“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自2003年教育部在部分重点院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以来,5年多的时间里,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使一些高校“招到了真正想要的学生”,但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和议论。2008年,全国实行试点的高校已达68所,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也在不断扩大。这意味着,那些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的高中学子,有了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因此,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自主招生有了更多的期待。

    在人们热议的同时,大学校长们对这种“自主选才”的方式究竟怎么看?日前,3所实行自主招生的重点大学校长,对这项改革进行了评点。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日前举行笔试 付 丁摄

  选拔人才不能“唯分数论”

    开辟多元化招生新途径

    自主招生的初衷,旨在打破“唯分数论”的人才评价观,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深有感触。他说,多年来,在高考录取这一环节上,公众已形成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人才评价观。这在体现公平的同时,也对高水平大学人才选拔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制约。

    杨卫表示,在小学、中学、大学构成的教育生态链中,高校人才选拔的价值取向对基础教育具有指导性和引领性。如果仅以高考分数为录取标准,应试教育的风气会愈演愈烈。但“高分数不等于高素质”。只有在全社会建立有利于高素质者生存、发展的显性标杆,基础教育领域才能逐渐消除“唯分数论”的巨大影响,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输送高质量人才。在高校招生这一教育生态链的关节点上,高校应充分体现先进的人才培养价值观。自主招生制度的实行,为高校开辟了一条多元化招生新途径。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认为,如果不同层次、类别的大学用同样的标准选拔人才,容易造成中小学教育向应试教育倾斜。这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对于人才选拔的标准、方式要加以探讨和改革。要避免让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学校按一个标准、一个模式选拔人才,使高考不再是唯一的“指挥棒”和“独木桥”。自主招生改革,有利于高校形成特色,使更多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说,自主招生是对现行高考体制的有益补充和探索,此举对于创新人才的及时发现和培养、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自主招生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