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中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动态与战略新举措

中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动态与战略新举措

——
作者:于凌宇时间:2007-09-04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收藏

[摘  要]  该文扼要阐述了全球信息产业的九大新特点、五大新趋势,深入分析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重点探讨了我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战略与产业发展举措。
[关键词]  电子信息产业  新特点  新趋势  新技术   科技创新战略  发展举措

环顾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不但总量增长势头迅猛,而且由于其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少、潜力大,能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其他部门起引领带动作用,因此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对本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都竞相投入了极大热情和高度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凭借其惊人的增长速度,一举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它在各行业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高速发展,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8%~10%之间,平均为同期世界GDP增长率的2倍。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2006年全球GDP约为44.5万亿美元,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约为2.9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6.5%;2006年中国GDP约为2.6万亿美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约为5800亿美元,占全国GDP的22%;中国GDP占全球GDP的5.8%,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20%;2006年中国GDP排美国、日本、德国之后居全球第4位,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2位。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及许多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其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随着高科技及各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全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群的主导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世纪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一、电子信息产业新特点引人注目

1、新的产业分工体系形成
     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开始向工序分工转变。产业链和产品工序的作用日趋明显,产业由梯次转移向直接投资转移。比如说,由于SMT技术的发展,原来的整机厂板子都不做了,开始投资研发,加大新机型组装和销售力度。
2、 技术、品牌、资本、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作用加大
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竞争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市场份额的竞争,核心技术和品牌成为竞争的关键。技术进步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产品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为电子市场快速增长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使得技术开发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所需经费和高科技人才投入越来越多,从而跨国公司联合研究开发应运而生。
电子信息产业的利润主要取决于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生产规模。比如说中国2003年半导体产业的销售总额仅为200亿元,利润只有3%,而跨国巨头英特儿公司一家的销售额就超过2300亿元,其利润高达18%。就整机厂家来说,中国微波炉第一大户格兰仕由于依靠定牌加工(OEM),自身收益也只有3%—5%。   
3、跨国公司主导地位突出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几万个跨国公司,但在各行业有影响的只有几千个,主要以世界500强为主。这些跨国公司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兼并之风席卷全球,主导竞争潮流已成定势,比如说,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2004年总产值为1.4万亿美元,而全球排名前40家电子企业的销售额就达到1万亿美元,占全行业的71.4%。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各领域起主导作用的跨国公司主要有以下企业:
计算机领域:IBM、惠普、戴尔
电子视听领域:索尼、松下、飞利浦、三洋
通信领域: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
集成电路领域:英特尔
软件领域:微软、EDS
4、空间集聚效应增强
    规模经济和技术外溢效应导致产业在空间分布上高度集中。以产业链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已成为全球基本格局。按照产业链形成了许多产业基地。以前,跨国公司都喜欢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现在正集聚到中国。
    5、柔性制造技术正在兴起
    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个性化逐渐成为潮流,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点。为了适应多样化、批量小、总量大的市场需求,柔性生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使得满足不同消费群要求的众多产品应运而生,顺应了消费个性化的新形势。
    6、电子及通信正处于重点技术转型期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主流。数字电视、第三代移动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这些对未来发展影响重大的信息网络系统和技术日益成熟,并成为未来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的重点。在通讯领域,数字技术正在全面取代模拟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已开始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数字电视广播已在全球很多国家试播;数字音频广播也已进入商品化阶段。
7、核心产业的作用日益重要
    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电子材料和专用设备仪器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产业,其实力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电子产品国际竞争力强弱的关键。美、日等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是由于他们掌握并垄断着核心软件和关键基础元器件的设计和生产。美国垄断了核心微处理器系统芯片技术;日本在半导体存储器、电子生产设备以及平板显示器、硬盘驱动器、打印机等方面占有优势。
    8、 产品界限和产业界限日趋模糊
    数字技术促进了音视频、通信、计算机三大类产品间互相融合。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交叉经营、资源共享且相互渗透已是大势所趋。由于我们国家管理体系的问题,目前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暂时还是相互分离独立的。电子技术与机械、汽车、能源、交通、建筑、轻纺、冶金等产业的结合不断催生了新的技术领域和更广阔的产业门类。计算机、手机、传真机大量进入家庭,使消费类和投资类产品边界模糊。数字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PC和TV的融合,使家用电视机、计算机、通讯终端融为一体的信息家电出现。
   9、产品本地化产销形成气候
出于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国际跨国公司都在大力促进本地化战略,通过独资、合作等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期待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 、电子信息产业新趋势催人应变

电子信息产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决定了其基本特点和发展现状,反过来,这些基本特点和发展现状又对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形成了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新世纪,电子信息产业在关键技术、市场需求、国际分工、生产规模和企业模式、竞争核心和竞争领域等方面将呈现以下新的发展趋势。
(一)    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1、微电子技术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的趋势:系统集成是21世纪初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重点。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已经出现了将整个系统集成在一块或几块芯片上的集成系统或系统集成芯片(SOC)。目前已经可以在一块芯片上集成108—109个晶体管。系统集成是微电子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
     未来十年内,集成电路仍将以硅基CMOS电路为主流工艺,主要发展趋势是加工微细化,硅片大直径化。
2、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计算机技术包括网络计算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并行计算技术、PC机、服务器及其外部设备设计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并行处理技术将迅速发展,计算机性能平均每两年提高一个数量级。多媒体技术将使计算机、通信、家电融为一体。语言和手写识别、数字图像交互等智能化技术会快速发展。
3、网络技术向多业务、高性能、和大容量方向发展的趋势:网络技术包括网络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服务技术。IP业务将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超高速因特网将成为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重点。极大降低网络传输成本、向用户提供无限带宽、实现网络多媒体实时通信的光通信网络技术将取得长足发展。
4、通信技术向宽带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通信技术包括卫星、光纤传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字微波技术、有线与无线接入技术等。
低轨道卫星通信目前已经实用化;光纤传输技术使传输速度每3—4个月翻一番,传递活动画面的通信业务已经实现;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国际标准已经推出,第三代手机已经问世;、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由标准同步数字系列(PDH)全面转向同步数字系列(SDH);宽带接入技术发展迅速,光纤主干网站接入带宽已超过G级,Internet无线接入技术和蓝牙技术日趋成熟;包交换、DWDM光传输、IP选路和Web应用已成为下一代宽带网必须考虑的四大要素,ATM技术将与IP技术相互结合,取长补短。
5、软件技术向网络化、智能化、无线互联技术实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作为未来软件开发的发展方向,将引起软件产业的深刻变革。分布计算、与网络和互联网相关的软件技术、Linux及自由软件将成为软件领域的主要热点。软件无线互联技术趋于成熟,将开始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
6、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平板方向发展的趋势:新型阴极射线管(CRT)、液晶(TFT-LCD)、等离子(PDP)、发光二极管(LED)、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D)等新型显示器件正在成为全球性新兴产业。
7、电子整机设计向小型化、轻量化、便携化、美观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美观实用、易学好用、轻巧便携、功能齐备、富有人性化,是新世纪人们对电子整机的普遍追求。
8、电子元器件研制向微型化、片式化、集成化、阻燃化、高频低功耗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为适应电子整机的新发展,电子元器件必须不断创新改进。随着微电子技术的突破,新型元器件将不断涌现,在纳米水平下进行加工、集成的芯片系统将逐步成为主流产品。
9、电子材料开发向优质化、低成本化、无铅无毒化、循环利用化、纳米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为适应电子元器件高性能低成本的要求,新型电子材料必须质优价廉、无毒环保。
(二)市场需求变动趋势
1、电子市场规模随经济兴衰变化的趋势:回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规模经常受制于经济发展状况,其增长率往往高于全球GDP增长率。随着新世纪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大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2、市场分布开始向亚太地区扩散的趋势:目前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一定电子信息产业能力的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和日本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和销售额均超过世界总额的一半,美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口大于出口,日本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大于进口。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和拉丁美洲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正在高速发展,所占比例日益增加,出口大于进口,在全球的地位不断提升。
3、以计算机和通信产品为代表的投资类产品主导市场的趋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结构已趋于合理,投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规模逐步减小,元器件类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规模保持稳定。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通信产品的生产规模占整个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规模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并且其年均增长率高于整个电子信息产品的年均增长率。
(三)产业国际分工趋势
1、产业分工范围和分工内容变化的趋势:分工范围从一国范围逐步向大洲范围和全球范围变化;分工内容从以传统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向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变化,从产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向部门内部的分工变化,从以大专业门类为基础的分工向精细专业分工变化。
2、产业分工形成机制变化的趋势:产业分工形成机制从由市场自发决定向由跨国公司经营范围决定和由地区产业集团内部分工决定变化。出现了产业协议在国际范围内跨国公司间及在地区产业集团内部进行分工的现象。
3、水平性分工成为产业分工主要形式的趋势:水平分工的内容包括产品型号的分工、产品零部件的分工、产品工艺流程的分工,并形成了世界性的产业分工网络,每一生产环节都已成为世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
4、产业分工形成垂直结构的趋势: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凭借其资金、技术、品牌和人才的优势,主要从事系统集成和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主导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格局,处于价值链中技术密集型的高端;发展中国家只能以其廉价的劳动力为基础,利用传统的技术,大量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一般化产品,处于价值链中劳动密集型的低端;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地区正开始进入以生产技术为主,处于价值链中技术与劳动兼具型的中端。目前来看,我国大陆仅处于价值链中的中低端,且以低端为主。
(四)产品生产规模化、企业模式网络化趋势
1、产品生产规模化趋势:电子信息产品大部分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达不到一定生产规模,产品则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目前,产品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彩电年产量一般在400万台以上,个人计算机和通信产品年产量规模普遍在500万台(万线)以上,彩管产量300万只以上,片式电阻的月产量甚至达到100亿只以上,国外主要片式钽电容器生产厂年产量均在15亿只以上。因此,电子信息产业进入门槛越来越高,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很难形成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
2、企业模式网络化趋势:全球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趋势也使电子信息产业传统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至关重要,人才的核心作用更加突出,中小科技企业在开发创新中的灵活性和重要作用日益明显,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鉴于此因,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借助各种关键信息资源促进发展的新型企业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并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五)竞争核心技术化、竞争领域集中化趋势
  1、竞争核心技术化趋势:持续的技术创新不仅能够保证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尤其是关键技术或关键产品的技术创新更能为企业树立行业领袖地位。因此,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竞争核心集中在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垄断上。
2、竞争领域集中化趋势:电子信息技术竞争的主要领域集中在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软件是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而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则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基础,并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美国、日本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霸主地位源于掌握并垄断着这些领域的产品开发与生产技术。韩国以及我国台湾为提高其竞争力,也在大力发展关键元器件。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则在软件开发生产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产业地位与产业格局现状
1、电子信息产业所处地位:2006年,中国GDP为20.9万亿元人民币,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4.75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的22.7%,在全国各行业中居领先地位;全国GDP增长率为10.7%,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为24%,其增速是全国GDP增速的2.2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
2、产业主导产品变动状况: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80年代是以视听产品为主,即命系彩电。90年代则由通信、计算机带动产业发展。从2001年起至今,由于新型平板彩电的发展,电子视听再次成为亮点;同时,电信业逐渐由技术投资驱动转向市场需求和创新驱动,宽带正在成为热点;计算机网络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软件和集成电路处于大发展时期。
3、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明显: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和福厦沿海地区四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群(以前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大基地)。并且,信息产业部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30个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园。
4、规模经济和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前十名省市的电子信息产品销售额占到全行业电子信息产品销售额的90%以上。
5、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国有参股、外商独资、外商控股、外商参股、民营、个体等多种企业竞相发展,并且民营经济所占比例逐步上升,主体地位日趋明显。
(二)关键技术现状
1、集成电路技术:已具备0.18—0.25微米芯片设计开发和规模生产能力;
2、计算机技术:高性能计算机计算能力不断提高,网络计算机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微型计算机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3、通信技术:数字程控交换机、数字移动通信、DWDM、SDH、ATM等重要产品实现突破,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4、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技术:平板显示器件主要包括TFT-LCD(液晶)、PDP(等离子)、LED(发光二极管)、OELD(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LCOS、DLP等投影显示器件和传统的CRT显示器件。目前,新型平板显示器件TFT-LCD和PDP是平板显示器件的主流产品。
TFT从70年代的TN/STN发展而来,现在已经到了第五至第七代,第七代的导电玻璃板有双人床那么大。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生产厂家是日本的夏普、东芝、NEC,台湾的友达、奇美。TFT将要替代CRT,无论是电视机还是电脑显示屏都是如此。目前,世界上TFT的生产主要集中在韩国、台湾、日本三个地区,已投产的五代线有15条,六代线有4条,七代线有1条,据说日本的夏普在投八代线,这可能是技术秀。五代线基本成熟,长宽是1.23米X1.12米。在我们国内,北京的京东方有一条投资10亿美金的五代线,上海广电(NEC)有一条五代线,南京有一条二代线,吉林(北方液晶集团)有一条一代线,国内TFT这一块总投资在34亿美金,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金。
    PDP等离子的原理简单地比喻,可以看成是上亿只日光灯组成的显示屏。原来PDP的功耗特别大,一个42寸的PDP屏相当于1000瓦的电炉子,现在通过工艺和技术的改进已经降下来了。
TFT和PDP谁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们说是互补的,谁也替代不了谁。从目前的观点来看,PDP偏向大尺寸屏幕,42英寸以上;TFT-LCD偏向于小屏幕,如计算机屏幕、笔记本屏幕以及17、21、32英寸的电视机屏幕,37、40英寸以上的电视机屏幕需要七代以上的工艺;从色彩的宽度来讲,还是CRT电真空的好。TFT和PDP有一个最大的弱点是被动发光,被动发光带来很多问题,而且还有一个液晶频率响应问题,以及视角问题,这些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应该能够得到解决。PDP以松下为代表,其功耗已经做得和TFT差不多了。
松下在上海有个PDP合资企业,福州也有一个PDP生产厂家。从工艺和技术上来讲,PDP最大的问题是需要一个障壁,也就相当于彩色显像管上的荫罩,这种障壁很难做,成本很高,南京大学正在试验一种新的荫罩方式的障壁。
目前,新型平板显示器件TFT和PDP生产厂家同时把电路集成在里面,不像以前彩电生产链的分工,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可以自己组织垂直分工,把附加值比较低的部分外包出去。据了解,创维、TCL、长虹下决心搞PDP及PDP的平板整机。目前,整机厂面临很大的挑战,不像以前彩电那样,拿来屏之后自己再进行组装,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新的技术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OELD在大屏幕大规模生产方面还没有过关,它目前只能做成小屏幕,小屏幕OELD已经用到手机上。
5、互联网技术:自2003年起启动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获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建成并稳定运行全球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主干网,其中国产IPV6路由器采用率达80%,这对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和加强自主创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下一代互联网的新型寻址体系结构和两代互联网的独特过渡技术;向国际组织提交7项标准草案。这些成果中有3项属国际首创,使该工程总体上达世界领先水平。
6、正负电子对撞机技术:2006年11月18日7时20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储存环成功实现束流积累,储存环和直流加速器工作稳定,束流性能良好,改造工程达到预期目标。在这之前的9月19日,我国最大单体超导磁铁研制成功,目前国际上只有欧、美、日能研制这种大型探测器单体超导磁铁。改造后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将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
7、核聚变发电技术: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也称“人造太阳”,于2006年9月28日进行的首轮物理放电实验过程中,成功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使我国核聚变研究获重大突破,受到世界关注。
8、其它技术:数字化视听产品、新型元器件、新型光电产品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三)现存主要问题
1、重硬轻软,产业主要集中在下游环节;
2、产品结构趋同,附加值较低;
3、大企业大而不强,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低,三资企业独资化倾向日益突出;
4、缺乏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开发能力弱;
5、国际和农村市场开发不充分,新技术市场发育不完善;
6、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
7、区域发展不均衡;
8、核心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凸显。
       
           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创新战略与产业发展举措

为顺应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和产业发展规律,真正贯彻落实国家确定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创新方针,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突破性、跨越式发展,结合我国信息产业实际,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发展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科技创新战略
2006年8月29日,国家信息产业部在与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联合举办的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是“一体两翼战略”。即:围绕一个战略主体,选择两大发展方向,实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科技的重点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1、一个战略主体:就是以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引领和支撑产业由大到强。
2、两大发展方向:一是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攻克集成电路、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等核心技术,突破发展瓶颈。二是面向信息化重大应用和市场需求,推进三网融合,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突破。
    3、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行业科技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集成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有所提高,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制定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自主创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产业发展举措
    1、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重点领域突破核心技术,拥有一批核心技术的专利与标准。在下一代网络、数字电视、家庭网络及智能终端、平板显示、汽车计算平台、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和传感网络等领域攻克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集成电路在通信、数字家电、信息安全等领域的自给率显著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比重明显提高,在全球市场占据更多的份额,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2、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标准制定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跨国公司和具有特色优势的中小企业群。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主持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提高研发成果产业化水平。
    3、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信息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构建安全可靠、支撑宽带多媒体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三网融合,推动宽带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业务,培育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业务品牌,实现电信业向信息服务业转型。继续保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由规模扩张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
    4、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认真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信息产业的要求,重点掌握一批重大应用技术,鼓励大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在技术、产品、网络和服务等方面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加强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围绕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掌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推动建立健全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5、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创新人才,努力培育全行业的创新精神:推动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鼓励企业开展创新的宽松环境,完善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条件手段。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造就一支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全行业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企事业单位创新文化普遍形成,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
    6、要积极营造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环境:要抓紧研究制定《我国信息产业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积极推动出台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
  7、认真组织实施信息产业重大专项:信息产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要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包括集成电路、软件、新型元器件、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宽带移动无线通信、下一代网络等,共计13项。这些专项与国家科技发展重点是一致的。要抓紧开展重大专项的实施工作,加快研究制订信息技术重大专项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制订重大专项的实施计划,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实施条件的成熟程度,逐项论证启动。
    8、推动形成有利于产业自主创新的协调管理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克服机制和体制弊端,构建有利于产业自主创新的协调机制和管理架构,在政策、资金、条件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和实力。支持和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改进政府科技管理工作,做好引导、规范和服务。
    9、加强电信业技术业务创新:要从产业和企业长远发展出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技术业务创新,推进电信业向信息服务业的转型,为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综合信息服务。政府部门要加强规划、指导和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创造电信业技术业务创新的良好环境。电信运营企业要立足于整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技术业务创新能力,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10、积极创造有利于产用结合的良好条件:在推动应用方面,政府要发挥好引导和推动作用。一是要加强电信运营业和制造业的互动,促进产业上下游的良性发展。要抓住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网络等更新换代的机遇,鼓励运营、制造、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内容提供等企业,通过建立产业技术联盟、联合实验室等形式,攻克关键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完善产业链,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要积极推动落实政府采购制度,加大对国内企业的支持力度。我们要积极推动政府采购工作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实施细则的出台,为国内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产品,开辟市场空间,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11、加强国际合作与科技交流:要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以多种有效形式,积极开展国际和地区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扩展合作的领域,深化合作的层次,提高自主创新的起点。
    12、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要认真实施信息产业十一五人才规划,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在全行业形成人才成长、选拔和使用的有利环境,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积极倡导鼓励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13、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业管理体系。
14、加快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建设,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15、加快核心产业的技术突破及产业化步伐。
    16、推动产业国际化,加大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间的协作。
17、完善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18、加快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19、建立反倾销和技术型贸易壁垒的应对机制。
20、健全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体系。
21、注重人才开发,改革用人机制。

 

[作者简介]  于凌宇,男,1957年2月生,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81届毕业生,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国家国防科工委电子专家组成员,国际杰出专家委员会委员、荣誉博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特约研究员,曾任国家信息产业部企业处处长兼全国电子产品登记办公室主任,现任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兼高教研究所所长、政法系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50余部,获国家、省市级成果20余项,兼任国际性、全国性及省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学术机构的高级学术职务30多个。

交换机相关文章:交换机工作原理




关键词: 电子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