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高校动态 > 大学校长换届:官员“空降”情况增多

大学校长换届:官员“空降”情况增多

——
作者:时间:2007-08-24来源:收藏

 

  52岁的杨卫接替60岁的潘云鹤出任浙大校长,海外留学和官员背景成为2004年后新任校长的普遍特征.


  8月1日,当着浙江大学百余老师的面,新老两任校长的手握在了一起。

  在浙大中层干部扩大会议上,中组部干部三局副局长夏崇源宣读了中央的任免通知:今年6月老校长潘云鹤离任,杨卫接任浙大校长(副部长级)一职。

  52岁的杨卫是中科院院士,留美博士,此前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浙大是今年以来第10所更换了校长的教育部直属高校,近三年来为中国高校领导换届高峰。杨卫和许多新任的高校校长一样,有着海外留学和官员背景。

  南北易帅

  杨卫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来到杭州接任浙大校长职位;而潘云鹤生于杭州,离开浙大后将至北京赴任。

  在交接仪式上,两任校长穿着几乎同色的短袖衬衫,人生去向却完全“相反”:杨卫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中科院院士,来到杭州接任浙大校长职位;而潘云鹤生于杭州,在浙大28年,今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正部长级),离开浙大后将至北京赴任。

  一个52岁,一个60岁,两人颇具戏剧性的交接被媒体称为“南北易帅”。

  老校长潘云鹤是个典型的“老浙大”。而这位北京来的新校长能否顺利接棒,BBS上有些学生表现出疑虑。

  “我虽然主要生活在北方,但也和在座的许多浙江大学的老师和领导们一样,与浙江大学有着不解之缘。”杨卫第一次亮相,就细数了自己和浙大的渊源。

  杨卫的父亲杨光华1941年到1945年是浙大的本科生,抗战后曾留校任教。杨卫的儿子杨越,2000年到2004年在浙江大学就读。“今天我到浙江大学与同志们一起工作,我们家祖孙三代的浙大之缘终于圆满了。”杨卫说。

  杨卫本人的经历与浙大并无多少渊源:曾在陕北插队,1976年,他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不久后,成为清华大学“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1984年,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留美研究生,杨卫在美国布朗大学以优异成绩拿到博士学位。

  回国之后,1989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教授,1997年起担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2004年9月,调任教育部。

  今年7月31日晚上,杨卫乘坐飞机到达杭州,次日下午,他就和老校长潘云鹤进行了一番长谈,“主要是些工作上交接的事情”。

  8月3日,这位新校长二度亮相,对着台下22多位院士、20多个学院的院长和学术带头人,杨卫在报告中对浙大办学经费等相关数据信手拈来。

  “杨校长对浙大,是提前做足了功课的。”一位老师说。

  “时髦”的科学家

  “杨卫选择的都是国际前沿课题,不止在国内是第一个开始做,和国际学术动态也始终保持同步。”

  “一个有航空背景的年轻院士。”距离杨卫正式上任浙大校长还有一个多月,一位浙大学生就在校内BBS上发布了“有关新校长的小道消息”。

  在院士中,杨卫确实年轻,2003年当选时还不足50岁。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黄克智和清华大学固体力学研究所所长方岱宁一个是杨卫读研究生时的导师,一个是多年学术团队的副手,今年1月,以这三人为核心完成的“铁电陶瓷的力耦合失效与本构关系”项目,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荣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杨卫选择的都是国际前沿课题,不止在国内是第一个开始做,和国际学术动态也始终保持同步。”黄克智和方岱宁都这样评价他。

  “杨卫在学术界的人缘、威望都很好,对学生也很和善,懂得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

  作为研究副手的方岱宁说自己得到了杨卫的很多帮助。而杨卫的几个学生,如今也成为了力学界的学术带头人。

  “当时,杨卫从美国带回来讲的都是国际前沿的课题,所以学生们都想跟着他做研究。”现任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副院长的仲政说,他是杨卫回国后第一个研究生。

  这个“赶时髦”的科学家还很爱看英文小说和外国电影。经常和杨卫一同到国外出差的方岱宁知道,每次出行,杨卫必带几本英文小说,在飞机上看,在宾馆里也看,剩下的空闲时间,都交给了电影院。

  “工作的时候效率高,玩的时候也会玩,做什么都很投入。”黄克智记得跟杨卫一起出国开会时,“别人晚上只看一部电影,他一看就是三部”。

  学者型官员

  对这个职位,杨卫对它的定位是“差不多是教育部内行政职务里学术味最浓的职位”。

  2004年夏天,杨卫在家中接到了教育部部长周济的电话,对他说了要将他调任教育部的事。

  当年5月,杨卫才接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常务副院长职务。“我说这边才刚开始,电话那头说这个工作更重要,跟我这样讲,我就没辙啦。”他笑着说。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也是一个新机构。2004年1月,教育部设立该司,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

  2004年9月,杨卫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当时我们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确实觉得有些可惜。”

  仲政说,杨卫在国内力学界是最有为的学者之一,而清华航院也是刚成立,他突然被调到教育部,同行都有些意想不到。

  “不过,从更高层次来看,这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是有帮助的,因为他能力全面,后来做了很多实事。”仲政说。

  2005年7月,杨卫对目前每个博导平均要带五六个博士研究生的现象提出批评,提出再不控制博士点,教育质量将下降。

  “他治学是很严谨的。”

  仲政回忆,杨卫身为导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在写博士论文时,杨卫从内容到文字甚至英文拼写,都改得很仔细,最后整篇文章,杨卫共改了七八遍。

  同济大学的一位副校长在和学位办主任杨卫的接触中发现,“他特别好打交道,没有官员习气”。

  而对这个职位,杨卫对它的定位是“差不多是教育部内行政职务里学术味最浓的职位”,他说,一般要求是院士或者较知名学者,这样才好和学者们交流。

  高峰

  仅在今年,就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1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更换了校长。

  在对浙大新任校长形成关注之前,早在今年5月17日前后,清华、北大、中科大、南开、天津大学以及公众网上的“两全其美”的BBS已经对南开等知名学府的易帅形成热议。

  5月26日,5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成为新任南开大学校长,65岁的老校长侯自新在领导了南开11年后交棒。

  7月14日,清华大学副校长、信息学院院长龚克也接任了天津大学校长一职,而老校长单平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该校校长职务。

  教育部网站信息显示,仅在今年,就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兰州大学等1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更换了校长。

  据教育部的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1月到2005年8月,共有194人走上高校校级领导岗位。2005年有8所直属高校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13所直属高校完成了行政领导班子的整体换届工作,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干部走上校级领导岗位,实现了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

  2005年是高校领导班子换届的关键一年。据教育部资料,截止到当年7月31日,教育部直属高校校级领导干部总数为760人,平均年龄50.6岁,45岁以下的校级领导干部162人,占21.3%.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换届是年龄因素下的自然更替。

  新帅集体亮相

  他们多是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而且不少有海外留学的背景,有开阔的视野和新颖的观点。

  7月13日,“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拉开帷幕。中方123名大学校长的阵容中,21位新任的年轻校长首次集体亮相,他们是近两年陆续走上领导岗位的大学校长。

  清华大学教授方岱宁认为,近两三年的高校领导班子换届,和我国知识界的人才结构有关系。在度过了“文革”

  期间的人才断层之后,原有的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很多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而恢复高考早期的本科生、研究生如今正是四五十岁的年纪,正是在事业和学术上年富力强的时候。

  这些新任校长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多是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而且不少有海外留学的背景,有开阔的视野和新颖的观点。

  新任南开校长与杨卫的经历非常相似:饶子和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博士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士后,和杨卫一样都有海外名校深造的经历;归国后长期在清华大学执教;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批有国际视野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上任高校校长,应该说体现了上级主管单位优化高校领导干部团队的意图,思想更开阔。”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潘懋元说。

  8月3日的报告会上,杨卫对国际国内的大学教育情况都进行了介绍,“浙大可以找性质比较类似的大学比如美国的一些州立大学,做一个比较,这样对发展的情况可以了解得更清楚”。

  官方背景惹人注目

  没有行政经验的学者和没有学校工作经验的高层官员来当校长,可能会碰到很多问题。

  在各高校的现任校长中,另一比较普遍的特征是,有一段时间的官员经历。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任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司长、计划建设司司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兼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主任;2000年9月调任现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曾任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司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2001年4月调任现职。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2002年8月调任现职。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曾任原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2002年4月调任现职。

  吉林大学校长周其凤,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等,2004年7月调任现职。

  联系到近日浙江大学新校长杨卫的教育部司长背景,有教育观察者指出,近年来对若干重点部属高校主要领导的任命,以教育部司局级干部的身份“空降”升任部属重点高校党政一把手的情况增多。

  “我们国家的大学校长实行任期制,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年龄限制。”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东平指出,我们国家大学校长的产生,基本上按照党政干部的方式来处理,直接由上级任命,其中“985工程”中的38所国内知名高校还要由中组部直接管理。

  他介绍,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由于大学大多是私立,都有由校友代表、著名学者、政府官员等组成的遴选专家委员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公开招聘遴选,根据校长理想的能力、品质和学校的发展阶段,形成几十人的候选,最后由校董会确认。

  “在中国,确定高校校长人选是个需要琢磨的事。”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潘懋元说,因为中国的校长是个事务工作的决策者,如果他本来是某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那他上任校长之后就是矛盾的,他是继续钻研学术,还是全心投入学校管理事务?所以,没有行政经验的学者和没有学校工作经验的高层官员来当校长,可能会碰到很多问题。最好的就是,有在学校担任系主任或教务长的经验,或者有一些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层管理经验,这样的人做高校校长,应该是不错的人选。



关键词: 大学校长换届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