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元件/连接器 > 设计应用 > 国产人工耳蜗杭州造 为耳朵里的“电话线”装上“麦克风”

国产人工耳蜗杭州造 为耳朵里的“电话线”装上“麦克风”

作者:时间:2010-11-27来源:网络收藏

柴立青 画人工耳蜗示意图

“听见了!爸爸,我听见你说话了……”来自福建的年轻人小廖在浙医二院手术成功,久违的声音让身后的爸爸激动得热泪盈眶。小廖也成为在我省首个接受国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志愿者。

这套国产人工耳蜗的提供者,就是落户于下沙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国产人工耳蜗将进入产业化阶段。昨天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传来消息,该国产人工耳蜗在全国进行的60例临床试验已全部获得成功,下周将正式向国家药监局报批,顺利的话有望在明年初正式上市。

比较 此“人工耳蜗”非彼“助听器”

“人的耳蜗就像电话的,而后面的听神经就相当于电话线。如果‘电话线’没坏,而损坏了,我们可以想办法做一个人造‘’,重新实现通话的功能。这个‘麦克风’就是人工耳蜗。”此前在杭举办的一次全国人工听觉植入研讨会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听觉医学临床中心临床部主任迟放鲁教授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向记者解释了人工耳蜗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耳是人体的听觉器官。人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经过外耳收集、中耳传播到达内耳,由内耳的耳蜗转变成电信号,电信号再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这样,我们就听到了外界的声音。

如果耳蜗因先天或后天原因而功能下降,就会引起感音性耳聋,严重者深度耳聋甚至全聋。虽然使用助听器放大声信号可帮助部分尚有残余听力的患者恢复听觉,然而,对于很多重度耳聋患者或全聋病人,助听器也无济于事。植入人工耳蜗是目前帮助重度听力损失的聋哑人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手段。

与一般助听器配了就可直接戴上使用不同,人工耳蜗要复杂得多,必须要通过手术完成,将其埋置在皮肤下,电极放在耳蜗附近。人工电子耳蜗分为内外两部分,包括戴在外面的麦克风、传输器和言语处理器,植入在耳蜗附近的电极等。

进度 “杭州造”人工耳蜗完成临床试验

昨天,记者联系上杭州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副总李楚告诉记者,全国各地的临床试验一个月之前已经全部完成,患者年龄涵盖6岁—65岁,全部获得成功。下周将正式上报国家药监局审批,顺利的话有望在3个月后正式批准上市。

近一年来,诺尔康的国产人工耳蜗分别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同仁医院、浙医二院等大医

院进行了60例临床试验。与进口人工耳蜗相比,国产的这款体积要小,价格也便宜不少。进口耳蜗价格昂贵,最低的在15万元左右,最高的要28万元。“而国产耳蜗价格肯定在10万以内,总体费用起码比进口产品低一半。”企业负责人透露。

目标 年产2万台规模加快“平民化”

实验表明,在4岁之前为重度聋儿植入人工耳蜗,并辅助适当的语言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听力能达到常人的80%,正常地与人对话交流。中国残联已经启动了3年内为国内1500名贫困家庭聋儿免费安装人工耳蜗的计划,由国家财政部直接拨款。但这“1500”的计划对我国人数庞大的聋儿人群来说根本难以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国内企业加大对人工耳蜗的研发力度,推出适合国内消费的产品,才能填补这一巨大缺口。国内医疗界人士指出,人工耳蜗的价格必须大幅度降低,才能提高这一产品的可普及性。

作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推进的高层次产学研合作项目,诺尔康联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等,共同承担国内唯一的针对人工耳蜗国产化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根据诺尔康的发展目标,最终将达到年产人工耳蜗2万台的规模。该产业化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话,将是众多聋哑患者的福音。

新闻延伸

300多万重度耳聋患者

期盼福音

据统计,我国有听力障碍的残疾人2780万人,其中300多万人是严重的听力损失,而每年新生的严重听力损失的聋儿约有3万人。从1994年起,我国累计开展的手术达1万余例。目前,全国已经有上百位医生拥有人工耳蜗植入的经验。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人工耳蜗的主要来源都依赖进口,昂贵的价格让许多患者被“拒之门外”。

目前,世界上人工耳蜗形成生产能力的只有少数几家国外企业。市场主要被最早研制生产人工耳蜗的澳大利亚Cochlear、美国Advanced Bionics和奥地利MED-EL这三家公司的产品所占有。日本厂商近年来也在积极研制开发新型电子耳蜗产品。

即便在国外,人工耳蜗的价格也相当“咬手”。在美国,植入一套人工耳蜗的总费用平均在1.5万—4万美元。在我国,安装一套进口人工耳蜗,更非普通工薪阶层人士所能承受。

对此,迟放鲁教授认为,“在政策引导和企业推动下,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国产人工耳蜗的产业化是必然趋势。”

称重传感器相关文章:称重传感器原理


关键词: 麦克风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