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光电显示 > 设计应用 > 基于LED的植物组培光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LED的植物组培光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时间:2013-10-01来源:网络收藏

组织培养技术已有近百年历史,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实现重要经济工厂化生产的研究方兴未艾。光作为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子,也是植物生长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组培室采用人工光源直接给植物补光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有效途径,而高效节能地对植物补光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植物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模拟植物的吸收光谱,以求研制出某种光源,使其发射光谱最大限度地接近植物的吸收光谱以产生共振吸收,促使光合作用高效进行。

  有关植物组织培养人工光源改进工作主要集中在研发较低散热与较高效率的人工光源以降低成本,并且符合植物生长所需。目前,植物组培所采用的人工光源主要是白炽灯、日光灯、钠灯、高压汞灯等,但这些人工光源的发射光谱不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对光的选择性需求,补光效率低,灯管的寿命与发光效率均不够理想,灯管发热需大量耗电,以致整体耗电成本颇高,能耗费用占全部运行成本的50%~60%。与传统人工光源相比,具有可调整光强及光谱、冷却负荷低、电光转换效率高、体积小、寿命长、使用直流电及可设定特定波长、波长固定等特点,且环保性能佳,对于植物组培是一种非常适合的人工光源。

  使用红光与蓝光高亮度建立可调整光量、光谱、给光频率与工作比的人工光源,需要提供连续无闪烁的光或高频闪烁的光。国外和国内利用光源的初步研究已证实利用LED光源作为温室人工光源能够有效提高植物的生长量和品质。本文以LED为基础,设计和开发了植物组培光源系统,并且以珍稀药用植物铁皮石斛为试验材料,对基于LED的植物组培系统的实现进行了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光源系统设计

  1、LED光源系统的特点

  随着LED的技术进步,其在各种领域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美国、日本、荷兰、俄罗斯等发达国家走在了该领域的前列。美国Bula于1991年首先使用高亮度LED在太空农业的应用研究,开创了LED等在农业方面的应用[4];1993年日本Nichia公司发明了蓝光LED后,Okamoto于1996年使用高亮度红光LED与蓝光LED,在蓝、红光量子数的比例(B/R)为1:2时可培育正常的莴苣[5]。从以上研究结果看,与传统光源相比[9,10],无论从发光效率,还是光的利用率以及光的可调控性来说,LED灯在温室人造光源的应用中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LED光源系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光效率高日光灯为低压水银荧光灯,它是典型的热阴极弧光放电型低压汞灯。日光灯的发光效率理论值是20.15%,是白炽灯的2倍多。高压钠灯是利用高压钠蒸气放电,放电时大部分辐射能量集中在共振线上,即589.0nm和589.6nm。选择适当的放电条件可以获得很高的共振辐射效率。从高压钠灯的相对光谱能量分布可知,其发射光谱峰值集中在黄光区,蓝紫光很少,有较多的红光。LED目前的发光效率可达50%左右。

  (2)光被植物的利用率高一般白炽灯所发出的光幅射中,可见光不到10%,而90%以上是红外线。所以,用此光源对温室大棚作物进行补光,效率低,能源浪费大。从植物照明角度来看,黄光与红光搭配不合理,也不是理想的人工光源。高压汞灯在紫外、可见光和红外区域都有辐射,可见光中黄绿光成分占相当大的比例。但这部分光对植物照明来讲效果不大,所以它也不是理想的人工光源。根据研究,不同绿色植物对光的吸收谱基本相同,在可见区主要集中在400~460nm的蓝紫区和600~700nm的红橙区,采用红光与蓝光组合的LED光源,可实现植物的最大光利用率。

  (3)光的可调控性好采用白炽灯、日光灯、钠灯、高压汞灯等对生物生长性进行研究,无法准备定量控制,也无法按需任意设定定量参数的组合。而采用不同波长的LED,通过组态可调节的驱动控制电路,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特征选择不同的光谱和光色组合,获得植物所需的光源,并且能耗和成本比传统电光源低。

  (4)灯具耐频繁启动日光灯寿命一般不少于3000小时,其条件是每启动一次连续点燃3小时。若启动一次只点燃1小时,灯管的寿命缩短到70%以下,因此,使用日光灯时要尽量避免不合理的频繁启动。LED产品稳定性极高,不易损坏,减少购买新产品费用,连续进行几百万次的开关操作都不会损坏光源;而节能灯在5000次的开关操作就会损坏。

  从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LED灯在植物培养的人造光源的应用中显了示很好的性能特点。

  2、光源系统设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LED LED照明 植物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