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医疗电子 > 市场分析 > 同质化竞争严重 可穿戴医疗设备成契机

同质化竞争严重 可穿戴医疗设备成契机

作者:时间:2014-02-18来源:中国电子报收藏

  自2013年以来,可穿戴设备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三星、苹果、索尼等全球知名IT厂商纷纷宣布可穿戴设备发展计划。而在今年年初的CES2014上,可穿戴设备更是成为一大亮点,智能手表、、智能腕带纷纷登场。然而,在国内外厂商扎堆研发可穿戴产品的同时,创意不足、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2014年被广泛认为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重要转折年。业内人士指出,健康医疗类的可穿戴设备或许将能开辟一片广阔的市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21715.htm

  可穿戴迎来“爆发期”

  可穿戴技术将会迎来“爆发期”,2014年有望成为可穿戴设备发展的重要转折年。

  “可穿戴技术将成为下一个10年的大机会。”被称作“互联网女皇”的美国KPCB风投公司分析师玛丽·米克尔在《2013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预计未来几十年内,可穿戴设备及新的设备类型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并且引发一场个人数据的革命。”

  图为今年CES上Garmin发布了一款智能健康腕带Vivofit

  相比于手机,可穿戴设备更贴近用户的身体,可以感知用户的身体信息,从而将用户与云端相连,进行信息的计算与反馈。业内人士认为,可穿戴设备的出现将会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变革,甚至将来可能取代智能手机,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主流。

  可穿戴技术巨大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厂商,英特尔、索尼、三星、LG等纷纷扎堆于这个领域。英特尔推出了专门针对可穿戴等智能设备的芯片方案Edison,索尼发布了可以记录生活的智能手环SMARTBAND,LG也发布了LifebandTouch智能手环,三星电子则发布了更新版本的GalaxyGear产品。我国厂商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也崭露头角。早在去年6月份,果壳电子就发布了国内首款智能手表,掀开国产智能手表上市的序幕。随后,TCL与百度联合开发了BoomBand智能手环,中兴也发布了其首款智能手表BlueWatch。而在即将到来的MWC2014上,华为与魅族也将分别推出智能手表。

  市场研究公司ABIResearch预计,今年全球智能手表的销量将会达到700万块,2018年将达到1400万块。据瑞士信贷分析,到2017年,智能手表、谷歌眼镜及其他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移动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软件市场的迅猛增长,可穿戴技术将会迎来“爆发期”,2014年有望成为可穿戴设备发展的重要转折年。

  同质化竞争严重

  目前各大厂商推出的可穿戴产品虽然琳琅满目,但基本上处于同质化竞争阶段。

  目前各大厂商推出的可穿戴产品虽然琳琅满目,但基本上处于同质化竞争阶段,缺乏独特的创意。智能手表等产品虽然在续航时间、屏幕显示以及外观设计等方面得以提升,但基本上还没有突破“智能手机伴侣”的产品定位。

  据了解,在今年CES上主办方推出了“手腕革命”新展区,共有10多家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厂商在此展示自己的产品。以智能手环为例,索尼Core手环的功能是记录睡眠时间、跑步距离、走路距离以及听过的音乐和看过的视频;雷蛇Nabu手环的功能是记录睡眠时间,跑步距离,走路距离,以及显示来电、短信、邮件信息;LG的LifebandTouch手环的功能是记录行走距离和显示来电、短信、邮件信息等……

  对比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智能手表或手环主要是作为手机功能延伸的配件,功能趋向单一化,还缺少足够的应用软件和“杀手级”的应用来支撑。据果壳电子首席营销官李涛介绍,现在三星、索尼两家厂商的智能手表的应用软件数量不到100个。

  在硬件同质化竞争严重,而应用软件又缺乏新意的情况下,可穿戴设备往往只是在外形上有所变化,似乎并没有给用户带来真正有吸引力的创新成果。正如ABI分析师乔舒亚·弗卢德所言:“智能手表复制了功能手机或智能手机的功能,虽然它们的技术趋于成熟,但在商业上还不可行。”与发展渐趋成熟的智能手机相比,目前可穿戴技术显然还不具备颠覆性的力量。

  “智能手表不能照搬手机的应用,两者应有明确的分工。通过功能应用的丰富,给世界一个使用智能手表的理由,是智能手表普及的重要一步。”李涛说。

  设备成契机

  业内人士指出,健康医疗类的可穿戴设备或许将能开辟一片广阔的市场。

  尽管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当前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表现并不让人满意。据悉,截至2013年年底果壳智能手表的订单量约为30万块,而三星GalaxyGear自去年9月份推出以来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只售出了80万件,这与智能手机上千万部乃至上亿部的出货量相比显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反映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日前指出:“可穿戴设备是未来一个发展方向,但未来5年内可能还无法成为一个大产业。”

  但在2014年,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今年被广泛认为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重要转折年。业内人士指出,健康医疗类的可穿戴设备或许将能开辟一片广阔的市场。

  设备可以用于对个人的生活和运动进行跟踪并提供数据共享。比如判定老年人的跌倒是否造成了伤害,报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监测医院病人的心脏速率等。与作为智能手机附属品的智能手表相比,设备显然更加实用。

  去年5月,因为生产了一个可穿戴计步器,九安医疗的股价大涨124%,秒杀其他上市公司;6月,美国可穿戴心脏检测医疗设备商CardioNet13个交易日走出了107.17%的涨幅。

  而万众瞩目的苹果iWatch可能也将在医疗保健领域大显身手。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即将推出的iWatch将能对用户的血液流动进行监听,这一功能可在用户有可能发生心脏病时发出警报。这可为用户提供应急时间,比如拨打911并呼叫救护车,降低心脏病患者发病死亡的概率。

  根据世界心脏联合会的资料,每年世界人口死于心脏病的人数达1710万人,占世界人口死亡原因的19%,而中国每年有近百万人因心脏疾病死亡。如果iWatch的这一功能成真,对于心脏病患者将是福音,而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将是一次巨大的市场机遇。

  相关人士分析,未来三到五年,可穿戴医疗市场价值将从30亿美元~50亿美元发展到约500亿美元,相当于有10倍的发展空间。各大厂商接下来推出的可穿戴设备将聚焦在可让用户追踪健康状况的功能上,保健消费化将成为可穿戴设备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可以预见,一旦出现“杀手级”的可穿戴医疗产品,可穿戴设备的大众普及将指日可待。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