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51单片机ARP协议实现原理

51单片机ARP协议实现原理

作者:时间:2012-10-12来源:网络收藏

ARP是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的缩写。中文译做“地址解析协议”,本质是完成网络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从概念上讲就是找到一个映射方法f,使得“物理地址 = f(网络地址)”。物理地址有两种基本类型:以太网类型和proNET令牌环网类型,网络地址特指IP地址,对映射方法的要求就是高效。具体到以太网,它使用的是动态绑定转换的方法。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同一种地址,而要这么麻烦呢?因为TCP/IP网络就是为将不同种类计算机互联而发明的,它的体系结构是分层的,层和层之间相互独立,改变物理层的实现不会影响到网络层。
32位IP地址到以太网48位物理地址的映射,采用动态绑定转换的方法会遇到许多细节问题,例如:减少广播,ARP包丢失,物理地址变更(更换网卡)、移动(移动设备到另一子网)、消失(关机)等。一般是设置ARP高速缓存,通过学习、老化、更新、溢出算法处理ARP映射表来解决这些问题。其中,学习指ARP收到任何指向本节点IP地址的ARP/IP包,从中提取出地址对,而ARP缓存中无对应项时,由ARP接收部分添加;老化指为每项设置寿命域,以便代谢掉陈旧的地址映射项;更新指ARP提取到新的地址对时,用其更新缓存里已有的对应项;溢出算法指当缓存满时,采取何种方法替换旧有的地址对儿。
我找到了几个TCP/IP源代码,对比他们的实现,深感差别巨大,灵活多变。有的代码未实现ARP缓存,只用几个全局变量记录源目的IP地址和源目的MAC地址,每次通信前直接操作全局变量,这在使用,进行点对点通信时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案;而有的代码庞大复杂,细节处理精益求精。比如实现了ARP高速缓存、支持多址节点、支持网管查看/动态改变ARP相关参数、重发处理、支持IPv6等。我的看法是:ARP的本质是地址转换,只要抓住这个灵魂,设计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具体实现过程各具特色,因人而异,没有统一要求,有些功能可以不实现,有些优点不能兼得,而唯一不变的只有思想。
我参考了几种已有的IP协议栈并结合的特点,实现了自己的基于51的TCP/IP协议栈方案。它只是一种具体的实现范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设计方法。我保证自己的方案可以正常使用并具有较好的完备性。

------------------------------
|状态|寿命ttl|IP地址 |MAC地址| 学习
------------------------------
| 0 | FF |X:X:X:X| XXXX | --- 老化
------------------------------
| 0 | FF |X:X:X:X| XXXX | 更新
------------------------------
图1 ARP缓存表 表满处理

如图1所示,ARP缓存表由状态、寿命、IP地址、MAC地址4个字段组成。状态字段指示地址对是否有效(0-空闲 1-占用);寿命字段用于老化操作,初始存入最大值,以后由OS时间函数调用,每秒减1,直至为0清除;IP地址和MAC地址字段保存网络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映射。此处,没有设计发送数据链表首指针和重发记数字段,我把重发操作交给上层软件统一处理,这是本程序的特色。围绕ARP缓存表,完成了4种操作:学习、老化、更新、表满处理,详见伪代码清单。使用OS的Shell命令ls可以查看ARP表的内容,但不支持修改,这个功能对测试很有用。(显示内容举例如图2所示)

%ls

ARP table:
status TTL IP address MAC address
=================================================
01 78 172.18.92.86 0050BABD4C7E

%
图2 ARP缓存表显示内容举例


表满处理
|
v ARP请求
--------- ----------- ---------->
| | 学习/更新 | | - - - - -
老化--->| ARP表 |------------| ARP处理 |
| | | | - - - - - >
--------- ----------- ----------
^ ARP应答
|学习/更新
---------
| |
| IP_in |
| |
---------
图3 ARP处理过程

0 8 16 24 31
---------------------------------------------------------------------
| 硬件类型 | 协议类型 |
---------------------------------------------------------------------
|硬件地址长度(HLEN)|协议长度(PLEN)| 操作 |
---------------------------------------------------------------------
| 发送方首部(八位组0-3) |
---------------------------------------------------------------------
| 发送方首部(八位组4-5) | 发送方IP地址(八位组0-1) |
---------------------------------------------------------------------
| 发送方IP地址(八位组2-3) | 目标首部(八位组0-1) |
---------------------------------------------------------------------
| 目标首部(八位组2-5) |
---------------------------------------------------------------------
| 目标IP地址(八位组0-3) |
---------------------------------------------------------------------
图4 ARP包结构

如图3,整个ARP处理过程,我主要用5个函数实现。ARP初始化(ARP_init)、ARP请求(ARP_request)、ARP应答(ARP_answer)、ARP回应处理(ARP_process)、IP包接收预处理(IP_in)。在实现网卡驱动程序后,所有ARP处理操作就是填写ARP包(ARP包结构见图4),详见伪代码清单。
ARP_init完成ARP表初始化,概括说就是ARP表state字段清0。
ARP_request完成ARP请求操作。要求程序根据子网掩码判断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如果在同一子网内,ARP请求目的MAC地址,否则请求默认网关MAC地址。
ARP_answer比较简单,只要交换ARP请求包地址内容,填写自己的MAC地址和很少的改动后发送即可。
ARP_process完成ARP回应回来的信息处理。主要进行ARP表的学习和更新。
IP_in完成IP包接收预处理,用于提取地址映射信息,以便主动学习和及时更新。我的程序不会主动学习不是发给自己IP地址的MAC地址信息,因为ARP表在51中的容量有限,只有频繁用到的地址对才应该存放在里面,否则一旦出现“颠簸”,ARP表就失效了。
有的ARP实现方案采用数据驱动方式,参数可配置,使用统一的程序,通过加载不同的配置数据,执行不同的操作。这样做使程序版本统一,不同的应用只要加载不同的配置数据即可,不用更换程序,有利于后期维护。但是考虑到51资源紧张和安全性,我的方案只能显示ARP表不允许修改其内容,用户可发挥想象力在此处增加新功能。另外,ARP程序应该记住上一次发过的请求,以避免重发,但同样考虑到资源紧张,也免了。其实无所谓,重发就重发了。表满处理采用有损性能的加速算法,快速有效。另外,本程序不能直接用于嵌入式网关产品。
51操作系统本身提供了良好的内存管理功能,我利用它设置了大中小三种缓冲区存放不同类型的数据包。内存使用前申请,使用后释放,有效利用了资源。
系统特点是:1.抢占式优先级;2.消息驱动;3.串行服务器模式。
系统优点是:1.等待时不耗费CPU资源;2.有超时保护,不会死锁;3.思路清晰易懂。
系统基于中断驱动,使用Int0做网卡中断输入口。ISR寄存器只用到4位:OVW 收溢出错/TXE 发被中断错/PTX 发送成功/PRX 接收成功。TCP/IP协议栈做成任务,脱离内核。整体框架如图5、6、7所示。主程序框架见伪代码清单(RxSem和TxSem初始化为0)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51单片机 ARP协议 uCOS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