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设计应用 > 一种基于语音交互应用的全时AI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一种基于语音交互应用的全时AI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作者:洪文生,徐遥令,沈思宽,艾倩(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研究院,深圳 518108)时间:2022-01-24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收藏
编者按:提出一种基于语音交互应用的全时AI电视系统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系统工作原理及AI语音交互、AI待机交互、线性阵列麦克风模块和防反射收音管道设计关键技术;系统在开机和AI待机状态时均可进行AI语音交互,实现不间断全时语音交互,同时AI待机语音交互功率低,系统语音交互准确性和识别率高。该方案已应用于创维全时AI电视产品,效果良好,产生了良好效益。

以人为中心的身体、姿态、动作、表情、语音识别技术的自然人机交互已开始应用于智能[1]。声音可最自然和直接地访问信息和交换信息,语音信息输入、识别和实现,可以大大降低用户的通信成本,丰富人机交互[2]。语音识别技术是通过对语音信号特征的提取,使用不同的模式对其进行匹配,最终将语音信号转化成为文本内容或者命令的技术[3]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201/431104.htm

作为最符合人机交互的方式之一,逐步成为等智能硬件的“标配”,并使语音搜索成为了主流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4]。AI 语音技术在智能上应用,需要24 h 全时段支持交互功能,不管是开机状态还是待机状态,都要能够接收和处理语音、实现交互,为人们提供高品质和便捷的交互服务。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应用的 电视系统设计方案,阐述了系统工作原理及AI 、AI待机交互、线性阵列麦克风模块和防反射收音管道设计工艺关键技术;系统在开机和AI 待机状态时均可进行AI 语音交互、实现不间断全时语音交互,同时AI 待机时的交互功率低,采用线性阵列麦克风和防反射收音管道设计实现良好的收音效果,系统语音交互的准确性和识别率高。该方案已用于创维 电视产品,得到了良好应用。

1   系统原理

基于语音交互应用的 电视系统由全时和分时工作模块组成,框图如图1 所示。全时工作模块包括阵列麦克风、语音DSP、互联网功能、语音处理部分及电源管理模块;分时工作模块包括显示处理、视频处理、音频处理及其他电视处理模块。

1643013587231920.png

图1 系统组成

全时AI 电视系统有三种状态:开机、AI 待机和深度待机。开机时,全时工作模块和分时工作模块处于工作状态,电视可以进行语音交互、音视频播放等;AI待机时,全时工作模块处于工作状态,而分时工作模块处于关闭状态,此时仅语音交互相关的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其他模块基本不消耗电能,在保持正常语音交互的情况下实现了低功耗;深度待机时,全时工作模块和分时工作模块都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功耗极低,但无法进行语音交互。

全时AI 电视系统的待机流程如图2 所示。电视在开机状态时,可以进行AI 语音交互、音视频播放等,接收遥控器、按键、语音或手机等设备发出的待机指令,如果此时系统设置为AI 待机且网络连通,将先关闭分时工作模块,然后进入AI 待机状态;否则依次关闭分时和全时工作模块,然后进入深度待机状态。在AI 待机时,可以进行AI 语音交互、响应语音指令,打开分时工作模块的部分功能,进行语音响应播报声音;可以通过语音唤醒电视或传统遥控方式快速唤醒电视,使电视系统不需要重启而迅速进入开机状态;还可设定特定条件(如长时间未进行AI 语音交互时)自动切换至深度待机状态,以节省能耗。在深度待机时,不响应AI语音交互,且必须通过传统的遥控或按键开机指令使系统重启后进入开机状态。

image.png

图2 系统待机实现流程

2   关键技术

1)AI 语音交互技术

AI 语音交互技术原理框图由全时AI 电视系统、网络、服务器系统组成,如图3 所示。其中,全时AI 电视系统包括声音采集、声音提取及增强、人声识别与语音检测等模块;服务器系统包括语音识别、逻辑转换等模块。

1643013762112093.png

图3 AI语音交互原理框图

全时AI 电视系统通过声音采集模块采集声音(包括环境噪声、人声、及电视喇叭声音等),进行降噪等预处理后得到声音信号,然后对声音信号进行回音消除、去混响、声音提取和增强等处理,以及进行人声识别及人声端点语音检测,获取人声语音信息,然后将语音编码、调制后通过网络传送给服务器系统;服务器系统接收语音后,进行语音识别和逻辑处理等,向全时AI 电视系统反馈语音代表的语义等信息;全时AI 电视系统接收到反馈信息后,进行解码处理并生成电视系统的执行指令,控制电视系统的模块工作,完成AI 语音交互。

2)AI 待机交互技术

由系统原理阐述可知,在AI 待机时分时工作模块进入关闭状态。而在AI 待机过程中,为满足良好人机交互需要、同时要兼顾低功率消耗,根据AI 交互不同的指令,在交互时需要合理启动分时工作模块的部分功能进入工作状态。AI 交互指令及处理功能工作状态如图4 所示。

1643013865832528.png

图4 AI待机时指令及处理功能工作状态

AI 待机交互技术设计原理为:①当AI 语音为音频指令时,需合理开启音频处理功能;如语音输入“今天天气怎么样”,电视系统收到服务器系统的反馈信息并生成及执行指令,立即开启音频播放功能进行天气播报;如语音输入“播放音乐”,电视系统收到服务器系统的反馈信息并生成及执行指令,立即开启音乐播放器和音频播放功能播放音乐。②当AI 语音为视频指令时,需合理开启视频和显示处理及音频处理功能;如语音输入“播放中央一套”,电视系统收到服务器系统的反馈信息并生成及执行指令,立即开启视频播放功能和打开电视屏幕显示及开启音频播放功能,进行央视一套节目播放。③当接收到遥控或按键指令时,需合理开启显示或音频处理功能;如指令为待机,需要立即开启显示功能;如为音量加减,则仅开启音频处理的音量调节功能而不开启显示功能。在特定或设定场景下,如果未检测到AI 语音交互或遥控等指令,系统可以由AI 待机状态进入深度待机状态。

3)线性阵列麦克风模块及工艺

麦克风设计是影响全时AI 电视系统语音交互准确性和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系统采用线性阵列麦克风模块及防反射收音管道设计工艺。

线性阵列麦克风示意图如图5 所示, 采用4 个指向MEMS 麦克风排列成线型,各麦克风之间间距D ≥ 3 cm、麦克风拾音孔深度和直径N≤ 4∶1,具有良好的拾音范围和语音定向增强,能够有效消除回音。

image.png

图5 线性阵列麦克风布示意图

防反射收音管道设计示意图如图6 所示,由导音管、密封圈、吸音膜及麦克风组成。防反射收音管道的导音管开孔大于麦克风收音孔20% 以上、保证收音范围较广;密封圈采用硅胶材质,与导音管下表面精密配合,为防止声音反射,采用吸音膜来吸收未进入麦克风收音孔的声音,吸音膜吸收音频频率范围大于人声的频率范围,即大于20 Hz ~ 20 kHz,确保每个频段的声音都能很好衰减;防反射收音管道能够有效防止声音反射问题,同时确保收音范围广,获取高质量音频。

image.png

图6 防反射收音管道设计示意图

3   系统应用

全时AI 电视系统设计方案已经在多个电视产品中应用,涵盖43 ~ 86 英寸(注:1 英寸=2.54 cm),包括创维电视Q40、Q51、S81、S9A 等产品系列。产品内置线性阵列麦克风,支持良好的全时AI 语音交互体验,市场销售规模超过百万台。

以65 英寸电视产品为例,AI 待机时功率约16 W,从AI 待机状态进入开机状态的时间约2 s,支持远距离语音交互:3 m 内唤醒率99%、识别率95%,8 m 唤醒率95%、识别率93%。

4   结束语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语音交互应用的全时AI 电视系统设计方案,阐述了系统工作原理及AI 语音交互、AI待机交互、线性阵列麦克风模块和防反射收音管道设计工艺关键技术;系统在开机和AI 待机状态时均可进行AI 语音交互,并实现不间断全时语音交互;同时AI 待机时的语音交互功率低,并采用线性阵列麦克风和防反射收音管道设计实现良好的收音效果,系统语音交互的准确性和识别率高。该方案已应用于创维全时AI 电视产品,效果良好,产生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任飞.智能电视软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2]汪文弈.智能电视语音交互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7.

[3]王景山.基于语音交互的电视节目点播系统[D].兰州:兰州大学,2016.

[4]章金水.AI客厅语音入口探索与实践[J].数字通信世界,2020,44(3):24-26.

------------------------

作者简介:洪文生,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2001年至今,在创维研究院从事电视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主导完成创维AI智能电视、OLED电视、超高清电视等技术和产品研发,主持过工信部电子基金、深圳市重大技术攻关等科研项目。

通讯作者:徐遥令,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2006年至今,从事电视技术研究开发及项目管理工作,主持过广东省产业集聚、深圳市战略新兴等科研项目。E-mail:xuyaoling@skyworth.com。

沈思宽,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2004至今,从事电视技术研究开发及项目管理工作,主持过工信部电子基金、广东省战略新兴、深圳市技术攻关等科研项目。

艾倩(1988—),硕士。2016至今,主要从事项目技术管理工作。

-----------------------------

(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世界》杂志2022年1月期)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