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基于FPGA的通用位同步器设计方案

基于FPGA的通用位同步器设计方案

作者:时间:2017-10-21来源:网络收藏

  本文主要是先阐述传统的原理,然后给出改进后的设计和FPGA实现方法,最后对结果进行仿真和分析,证明该设计方案的正确、可行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7233.htm

  0 引言

  数字通信中,位同步性能直接影响接收机的好坏,是通信技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通信系统中,接收端产生与发送基带信号速率相同,相位与最佳判决时刻一致的定时脉冲序列,该过程即称为位同步。常见的位同步方法包括滤波法和鉴相法。滤波法对接收波形进行变换,使之含有位同步信息,再通过窄带滤波器滤出,缺点是只适用于窄带信号。最为常用的位同步方法是鉴相法,包括锁相法和内插法两种。锁相法采用传统锁相环,需要不断调整本地时钟的频率和相位,不适合宽速率范围的基带码元同步。而内插法则利用数字信号的内插原理,通过计算直接得到最佳判决点的值和相位。

  即是基于内插法的原理,通过定时环路调整内插计算的参数,从而跟踪和锁定位同步信号,该算法的优点在于不需要改变本地采样时钟,可以适应较宽速率范围内的基带信号,因而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的实现方法,为算法的应用提供了基础。Farrow结构非常适合实现Gardner算法的核心,即部分,其优点是资源占用较少,且滤波器系数实时计算,便于内插参数调整。定时误差检测,但在定时误差检测时需要信号中存在判定信息,并且对载波相位偏差敏感。不足进行了改进,提出了GA-TED(Gardner TIming Error DetecTIon)算法,其优点是不需要预知判定信息,且独立于载波同步,并且适合FPGA 实现。改进的Gardner 算法,并将其应用于M-PSK 系统。提高了Gardner 算法的抗自噪声能力,即降低了对本地时钟的要求。

  本文基于FPGA 平台并采用Gardner 算法设计,其中,采用Farrow 结构,定时误差检测采用GA-TED算法。同时对传统Gardner算法结构进行了改进,使环路滤波器和NCO的参数可由外部控制器设置,以适应不同速率的基带码元,实现通用的位同步器的设计方案。此外,本设计方案还对FPGA 代码进行了优化,节省了大量硬件资源。最后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给出了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1 传统Gardner 算法与改进

  1.1 传统Gardner算法基本原理

  传统Gardner算法结构如图1所示。

  

  在图1中,输入的连续时间信号x(t) 码元周期为T,频带受限。在满足奈奎斯特定理的条件下,接收端采用独立时钟对x(t) 进行采样。计算出内插值y(k),送至定时环路进行误差反馈和参数调整,并与控制器输出的位同步脉冲BS一起送往解调器的抽样判决器。

  定时环路包含定时误差检测、环路滤波器和控制器。定时误差检测提取插值时刻和最佳判决时刻的误差;该误差经环路滤波器滤除高频噪声后送给控制器;控制器计算插值时刻(即为位同步信号的2倍频)和误差间隔。插值时刻和误差间隔用于调整内插滤波器的系数,使插值时刻尽可能与最佳判决点同相,最终实现位同步信号的提取。

  1.2 改进的Gardner算法结构

  从上节可以看出,传统Gardner算法无法满足较宽速率范围基带信号的位同步要求。为实现该要求,本设计在FPGA 平台的基础上,对算法实现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结构如图2所示。

  

  图2中,内插滤波器采用Farrow结构的FIR 滤波器实现,滤波器系数实时计算;定时误差检测采用独立于载波且采样点较少的GA-TED 算法;环路滤波器、内部控制器可由外部控制器设置参数,基带码元速率变化时,相应参数可以随之变化。因此,本设计可以满足位同步器的通用性要求。

  该同步器工作过程如下:外部控制器根据基带码元速率设置相应参数,通过外部控制器接口将控制、地址和数据信号分别送往分频器、环路滤波器和内部控制器。时钟电路分别提供采样时钟和FPGA 时钟,FPGA工作时钟在片内通过分频器产生所需频率的时钟,供FPGA 各模块使用。输入连续时间信号x(t) 经由独立时钟控制的ADC 进行采样,转换为8 位数字信号送至FPGA 内,符号化后变为有符号数字序列,送入内插滤波器模块。内插滤波器根据输入信号的采样值和内部控制器给出的参数μk,在每个插值时刻kTI 计算出最佳判决点的内插值y(kTI)。定时误差检测计算出误差μτ (n),输出至环路滤波器。环路滤波器依据当前的参数设定,滤除噪声并将误差信息送给内部控制器。内部控制器以NCO为核心,根据处理后的误差信息和设定的频率字参数调整插值时刻kTi,使之尽可能接近最佳判决时刻,并输出位同步脉冲BS,同时计算出误差间隔μk 送给内插滤波器,进行内插值计算,最终完成定时信息的恢复。

  2 FPGA设计

  2.1 整体结构设计

  根据图2的算法结构,FPGA设计采用模块化方式,整体结构的顶层图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到,该设计包含分频器(DIV_FRE)、符号化(SYM)、内插滤波器(INTERPOLATION)、定时误差检测(TED)、环路滤波器(LPF)、内部控制器(INTER_CTL)和外部控制器接口的时序电路(EXTER_CTL)共7个模块。其中,分频器由片外晶振提供时钟输入,分频后为片内其他模块提供相应时钟。其中码元时钟的分频系数可由外部控制器通过接口进行设置。符号化是将A/D采样产生的无符号数转换为有符号数,以便后续模块进行带符号的运算。

  外部控制器接口的时序电路将外部控制器送来的控制信号(ALE和RD)、地址信号(P2.0、P2.1)和数据信号(P0口)、转换为FPGA 内分频器、环路滤波器和NCO的使能信号和参数,实现对位同步器各参数的设置。

  分频器、符号化和外部控制器接口模块实现较为简单,不再赘述。而内插滤波器、定时误差检测、环路滤波器和内部控制器的实现较为复杂,且本设计通过采用相应算法和改进结构,实现了位同步器的通用性。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些模块的设计。

  

  2.2 模块详细设计

  2.2.1 内插滤波器设计

  内插滤波器是完成算法的核心,它根据内插参数实时计算最佳判决点的内插值,即:

  

  式中:mk 为内插滤波器基点索引,决定输入序列中哪些采样点参与运算,它由插值时刻kTi 确定;μk 为误差间隔,决定了内插滤波器的冲激响应系数[1].kTi 和μk 的信息由内部控制器反馈回来。

  本设计的内插滤波器采用基于4 点分段抛物线多项式的Farrow结构实现。将式(1)变换为拉格朗日多项式,即令:

  

  根据式(2)和(3),内插滤波器程序实现结构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到,该结构由1个移位器、5个触发器、 8个相加器、2个乘法器组成,比直接型FIR节省10个乘法器、4个相加器的资源。其中,除以2的运算采用数据移位实现,避免使用除法器。输入的8位数据 x,计算后得到10位的内插值y 输出。由于内部所有寄存器经计算后,均采用最小位数,有效地减少了Logic Elements资源的占用。

  

  2.2.2 定时误差检测设计

  定时误差检测程序采用独立于载波相位偏差的GA-TED算法。该算法每个符号周期只需要两个插值,每个码元周期输出一个误差信号μτ (n) ,即:

  

  其中,y(n) 表示第n 个码元选通时刻的内插值,前后两个内插值的插值代表误差方向;y(n - 1 2) 表示第 n 个和第n - 1 个码元的中间时刻内插值,代表误差大小。

  FPGA实现时,为避免乘法运算,采用y(n) 和y(n - 1)的符号来代替实际值[8],即采用式(5)计算误差信息:

  

  根据式(5)进行程序设计,误差的正负方向判断采用case 语句,当y(n) 和y(n - 1) 的符号位分别为“0”和“1”时,y(n - 1 2)的符号位不变;当符号位分别为“1”和“0”时,y(n - 1 2) 的符号位取反;当符号位为“0”“0”或“1”“1”时,令输出的μτ (n) = 0.TED程序在1 Ti 的时钟控制下进行运算,最终得到29位误差数据,并以1 T 的速率即码元速率输出至环路滤波器电路。

  2.2.3 环路滤波器设计

  本文对Gardner算法中的环路滤波器进行了改进,根据通用位同步器的要求,采用二阶数字滤波器,并且开放滤波器参数(C1,C2 ) 和使能(c_en)端口,当码元速率变化时,通过外部控制器来改变参数,实现滤波器的通用性。滤波器结构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到,滤波器的输出为:

  

  式中:Ko Kd 为环路增益;ζ 为阻尼系数,取ζ =0.707;T 为采样时间间隔,即相位调整间隔;ωn 为无阻尼振荡频率。

  为减少资源占用,环路滤波器中的乘法运算均采用移位方式实现,处理后的误差信息送给内部控制器。

  2.2.4 内部控制器设计

  内部控制器根据定时误差信息,调整插值频率1 Ti和误差间隔μk ,并输出位同步脉冲BS,它包含NCO(Numerically Controlled Oscillator)和误差间隔计算两部分。该程序提供接口(频率字fw 和使能端fw_en),外部控制器可以通过该接口输入参数。

  本设计中NCO 采用与文献[10]类似的DDS(DirectDigital Synthesis)结构,其频率控制字Fw 可由外部控制器设置,其结构如图6所示。

  图6中,M 为频率控制字位数,N 为相位累加器和相位寄存器的位数。这里取M = N = 23,采用递减型的NCO,归一化后相位累加器的累加值为:

  

  式中:Fw 为频率控制字;W (mk ) 为环路滤波器输出的误差信号,二者由环路滤波器提供,决定了NCO的溢出周期。其中,当:

  

  

  NCO 溢出信号即为提取出的位同步信号的2 倍频(2BS),经2分频后可以得到位同步脉冲(BS)输出,2BS同时作为内插滤波器和误差间隔计算的使能信号。

  误差间隔μk 在NCO 溢出后的下一个Ts 时刻进行计算,环路锁定时:

  

  将其截断为8位数据送给内插滤波器。

  本设计同时对代码进行了优化,数据有效位的截取、内插滤波器的结构优化、乘法采用移位计算代替等措施,有效地节省了硬件资源,优化前和优化后的资源占用情况对比见表1.

  

  3 仿真和分析

  3.1 Matlab仿真

  本文采用Matlab对算法进行理论仿真,输入采样值x(m) 为[-1,1]之间的随机码,采样频率上限为20 MHz,令码元速率分别为2 Kb/s,600 Kb/s,10 Mb/s,环路滤波器、内部控制器参数随码元速率变化。取内插滤波器的插值输出y(kTi) 做散射图分析,验证对不同速率的基带信号,内插值是否接近最佳判决值,如图7所示。

  从图7可以看出,在基带速率和采样率满足奈奎斯特定理的条件下,该仿真输出的内插值均集中在理想值 -1和1周围,虽然有一定的模糊,且频率越高,模糊程度越大,但码元判决阈值在0值点,所以判决值无需严格为±1,该图表明对于较宽速率范围内的基带信号,输出的插值均能够较好地用于码元判决,即算法正确。

  3.2 FPGA仿真

  在Quartus下对本设计进行仿真。基带信号采用M 序列,由FPGA生成,令基带码速率分别为2 Kb/s,600 Kb/s,1 Mb/s,同时分频器、NCO 及环路滤波器参数也做相应设置,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

  

  

  在图8中,x为基带码元序列,y为内插值输出,clk_t为基带码元时钟,clk_bs为提取出的位同步信号。从图中可以看到,clk_bs经过定时环路调整,其上升沿逐渐向clk_t的下降沿(即最佳判决点)靠近,且随着基带码元速率的变化,clk_bs也会随之变化,但其中心频率与clk_t相同,相位与最佳判决点相差不超过半个码元周期,可以进行码元判决,这表明本设计对2 Kb/s~1 Mb/s内的基带信号,均可实现位同步。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通用位同步器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中的同步器在传统Gardner 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其中,内插滤波器采用Farrow结构,定时误差检测采用GA-TED算法,环路滤波器和内部控制器参数可由外部控制器设置,因而实现了较宽速率范围内基带码元的位同步。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占用FPGA资源较少,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靠有效性。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